這時候,周不疑暫時作別了諸葛亮,去武陵見舅父劉先,說明此次北行見聞。
諸葛亮也要說服黃承彥帶著家眷去江陵,此事不難,他前番已做妥當安排。
然后,說服二姐一家也一并去江陵。
倘若能躲過荊州之劫,二姐夫龐山民便不會被曹軍所得,其歸順劉皇叔自然也水到渠成。
龐山民之才雖不及龐統,但亦善于處理民生諸事,精通規劃田畝開墾,可治百里之地。
是劉皇叔正需要的中高層人才骨干。
龐山民既歸順劉皇叔,孟公威,石廣元自然也跑不了。
此時此刻,他們都在觀望。
看曹公能否速下荊州,看劉景升能否堅守基業,亦看劉皇叔能否扭轉乾坤。
當然,大家也都互相看著別人的選擇,以做參考。
諸葛亮為此特地拜訪二姐夫龐山民。
龐山民的意思非常明確:“不如暫且蟄伏于鄉野,等待時機。而后憑借才學以持家族之安,至于舉家逃難之事,還是牽扯太大,容慎重而行。”
聽聞此話,諸葛亮嘲弄的一笑:“荊北為四戰之地,怎允你蟄伏?為保家安,當南遷油江或荊南四郡為妙,若嫌地界偏遠,去江陵也可。今若不走,待大戰將至,恐難脫身矣。
曹操之性,既擅屠城,又喜人婦,我不為你,亦為二姐之身安著想!”
龐山民沉思良久,搖頭道:“孔明此言差矣!曹公亦廣發求賢令,其禮賢下士,以廣納天下賢才,未必會害我等。”
再明顯不過,龐山民亦有心蟄伏荊北以求入仕于曹操。
可諸葛亮接下來的一番話徹底斷了龐山民的念想。
“你可知曉,曹操已殺南陽籍謀士婁圭。你比婁圭如何?他殺婁圭,又怎會善待于你?!”
龐山民大驚:“曹操殺了婁公?”
“哼,消息還未傳來,但已成實事,再過幾日消息,定有更多消息傳來,你自知分曉。”
龐山民知道諸葛亮不會在這種事上說謊。
故而陷入長久的沉思。
南陽大儒婁圭乃曹操布衣之交,可入曹操之寢臥,原奉曹操之命接納投北之士。
曹操在這節骨眼上處死了他,意味著什么?
不用說,相信大家心里都明白。
他沉思良久,終于長嘆一口氣:“也罷!孔明且放心,明日我便舉家南遷!”
諸葛亮拱手一拜:“多謝姐丈!”
勸動了二姐一家,諸葛亮安下心來。
他知道,自己的家眷也不得留在隆中,免得大戰之時被曹操所奪。
事不宜遲,諸葛亮作別龐山民,欲速歸隆中,讓諸葛均以安頓家小。
他自己則沐浴更衣,整裝束帶,準備將一切收拾妥當后去樊城求見劉皇叔。
可偏就在收拾妥當之時,外出購買馬車的書童就跑了回來了。
“二公子,二公子,我剛下隆中,卻見一馬隊又往隆中而來,你猜是何人馬隊?”
諸葛亮正整理著領口,眉宇微微一動,驟然轉過身:“何人?”
“是劉皇叔,劉皇叔他又來了!”
“啊???”
盡管已經差不多猜到了答案,諸葛亮還是心頭一顫。
緊接著,眼眶已經開始微微泛紅,他雙唇輕顫,喉頭哽咽。
七次啊!
“皇叔啊,夢中三顧茅廬之恩亮便感激涕零,今皇叔來顧我七次,你讓亮何以為報……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