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瑜也理解孫權。
他經過了做客許都為質之事,急需要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。
尤其是對合淝的勝利。
倘若真能借此機會,攻下合淝壽春,再依約從劉備手里要回江夏全境,那也不失為一場大勝。
所以,周瑜有信心,這次主公必能攻下合淝。
一旦主公攻下合淝,必能重拾信心,使江東士族對其心悅誠服。
亦不失為一樁妙事也。
“合淝不過彈丸之地,此刻想必已為我主所取。昔日玄德公與我主曾有盟約:若我江東取下合淝、壽春,便將江夏全境盡歸江東。二位可記得此事否?”
“這……”
劉封和孫乾對視一眼,都顯無奈。
只因看這架勢,此事十有八九要成,他們卻又做不了主。
劉封正欲說話,孫乾彬彬有禮,拱手言道:“公瑾所言之事,乾與公子亦有耳聞。只是江夏歸屬乃玄德公與吳主當初定約,如今合淝、壽春之事尚未塵埃落定,此事還需待玄德公與軍師定奪。
我等身為下屬,豈敢妄議主公之約?還望公瑾海涵。”
孫乾的話不卑不亢,既點明了己方無權決斷的實際處境,又以“尚未塵埃落定”為由為后續留足轉圜余地。
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,盡顯老臣處事的沉穩與外交辭令的精妙。
劉封亦心感佩服。
他從孫乾那里學到了很多。
“呵呵呵……”
周瑜愉快的一笑:“我非要二位定奪,只記得就好。”
“是……”
宴會既畢,雙方作別,各自回到自己的勢力范圍。
周瑜卻一路凝重不言。
黃蓋見此情形,忍不住進言道:“大都督,此番既已大獲全勝,為何反倒面帶憂色?”
“沒有,我實心中甚悅也。”
周瑜苦澀一笑,又說道:“今既平西南疆山越,主公又奪下合淝,我江東必雙喜臨門。然相比劉備吞益州之千里沃土,我等這點拓土之功,實在算不得什么了。”
這解釋很有道理。
黃蓋提醒道:“可是大都督,主公那邊并未傳來合淝大捷的消息啊!”
“這……”
周瑜有些懷疑。
以主公的個性,若得親征以得合淝,必欲告曉天下。
怎么連半點消息都沒傳過來。
但周瑜不著急,他知道這場仗毫無任何懸念。
就是誰拿戰功多少的問題。
再往北行數日,有斥候帶消息來了。
但并非關于合淝之事。
乃是西北商旅帶來的消息:“傳聞,曹操命絕于西平沙暴。”
周瑜驚得目瞪口呆,他真沒想到曹操竟然死在了南征的途中?
不過,這對江東而言,亦非壞事。
畢竟曹操一死,江東奪合淝壽春的把握,又穩了幾分。
周瑜心念江東基業,自會把江東的整體利益放在他個人的利益之上。
所以,周瑜得到這個消息時,還是很高興的。
以致欲面見孫權,連恭賀主公大捷凱旋的祝詞都已斟酌妥當。
不過,亦未得必見主公。
也許此時的主公奪下了合淝壽春,現在正在攻打豫州或是徐州。
然而,待入建業之時,另一個匪夷所思的消息突然襲來。
聞此消息,周瑜差點氣絕當場。
不是說孫權此行損失了多少兵馬。
而是孫權這次帶十萬大軍攻打合淝,結果,一個陣亡的兵卒都沒有。
大軍怎么拉去的,就怎么拉回來的。
未得曹操半存土地,完全打了個寂寞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