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孫權佯攻豫州,為他吸引火力。
他則率軍攻下徐州。
待徐州得下,那這功勞是不是又成了周公瑾一人也?
孫權不是不想擴張。
但他不想把擴張之功都放在周瑜一人身上。
到時江東之地,皆知周公瑾英雄蓋世,又有誰知吳主仲謀呢?
想到此,孫權緩然一笑:
“公瑾,孤不敢作此遠圖,唯盼先下合淝、壽春,再依君之計行事。前番征剿山越,公瑾已是勞苦功高,今子敬出使荊州,公瑾且寬心歇息數日吧。”
周瑜也覺得合理,拱手一拜:“謝主公。”
待周瑜退下,孫權閉目小憩片刻。
一內侍也不通報,一陣風似的進來,在孫權耳邊小聲嘀咕了幾句。
“可引其入后廳,待孤見之。”
“是……”
半炷香后,孫權得入后廳,呂凱正在那里等候。
“參見主公。”
“公瑾于山越作戰如何啊?”
“公瑾用兵如神,山越蠻夷雖悍,遇公瑾鋒芒皆潰不成軍!
此番蕩平亂寇,不僅拓境百里,更擒其渠帥、收其部眾,軍威大振。
軍中皆言,公瑾身先士卒,露宿風餐亦毫無倦怠,真乃江東柱石也!”
“哦……”
此刻孫權的眼中看不出任何表情。
但眸底深處悄然亮起的那一縷微光,看不出是對周瑜的感激,還是對其功績的嫉妒。
這一刻,他有些不想問出那個問題。
但……還是問了。
“那他知孤撤軍的消息后,有說過什么沒有?”
“這……”
“汝如實言來!”
呂凱有些語塞,但還是說了。
“……仲謀,差之其兄多矣!!”
“什么?”
孫權臉色一變。
他瞬間想起了不久前,周瑜還在拿他和孫策相提并論。
縱是失意,亦有再起之日。
他當時何其感動?
怎么背地里竟……
但孫權并沒說什么。
也是,自己照比兄長的確差了許多。
周瑜此言,情有可原。
“公瑾有言合淝之戰否?”
“也說過。”
“他說過什么?”
“周公瑾說過:合淝不過彈丸小城,實非邊陲鎖鑰之地。我若往取,談笑間便可踏破城門,可謂易如反掌也……”
孫權聞言,表情亦無變化,只是額頭上凸起的青筋不自覺的跳了跳。
坦率而言,這句話說的沒錯。
畢竟人家真有過取合淝之勝。
只可惜未能擒殺張遼。
倘若他當初擒殺張遼,又怎會有孤身陷敵營之事?
當然,這事也不怪周公瑾。
只怪張遼太過于勇猛,孤不能與之相敵。
而如今,他能說如此不羈之言,分明就是怨恨于孤。
心中怨恨于孤,卻于面上百般安慰和鼓勵于孤。
他周公瑾……
到底心是何意?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