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咬咬牙,終究還是放下了。
“既已要死于此,不妨聽一次大哥的話……”
……
江東,秣陵。
陸遜與吳郡大族顧雍相交甚密,書信暗通,相約于子時開城。
然而,待子時引兵而去時,迎來的卻是一波箭雨。
陸遜大驚,抬頭望向城頭,月光和營火的映襯下,卻是魯肅的身影。
“伯言,別來無恙……”
“魯子敬??”
“我早知你會聯絡顧雍,故而早做準備,今我已說服顧先生棄暗投明,他已經決意效忠漢帝,你何不幡然醒悟,隨我們共扶漢室、還天下一個太平?”
陸遜往城樓一指,怒喝:“魯子敬,吳主待你如何?何故叛主耶?”
魯肅哽咽一聲,卻還是凜然回道:
“吳主如今安居長沙,漢帝待他禮遇甚厚,何來叛主之說!反觀仲謀,本是漢室姻親,理當共扶漢室,卻偏聽歹人蠱惑,執意背叛漢帝,暗中襲取荊州:最終落得兵敗投魏的下場,這才是真正的背主忘恩,自食其果!”
陸遜無言以對,觀城池周遭,正門之處“黃”字大旗威風凜凜。
西門之處,立著“魏”字大旗,東門之處,則立著“甘”字大旗。
陸遜心知魯肅雖臨陣指揮作戰的能力不強,但安排城防幾乎滴水不漏,而且他真正的長處,在于能預判到人心向背,提前將可能出現的變數隱患扼殺在搖籃中。
陸遜判斷戰況,知強行攻城,必損失慘重亦未能有效。
無奈之下,只得引軍而退,復與司馬懿謀議后續之策。
司馬懿聞言,亦知有魯肅在城中堅守,想顛覆建業無異于天方夜譚,雖然憤怒,卻無他法。
今再思來,唯有恨意。
他早算過了時間,若不遇張飛,以他的行軍速度,必能于玄武湖大戰時,揮師南下,加入戰局。
屆時郭淮掌水軍截擊關羽后路,我司馬懿則親掌陸軍,進入建業。
到時,吳軍為固盟友,必邀我軍入城。
一旦我軍能入城,縱有人翻越牛首山而入建業,我又豈能讓他以吳主家眷相脅?
從司馬懿的角度來說:就算吳主家眷被戮又能如何,我亦能清理入城賊寇,還建業安妥。
到時里應外合,共襲關羽。
關羽雖勇,卻安有命在?!
待大戰事畢,我司馬懿有救建業之功,魏王扣留吳王于江北。
為安江東大局,必暫以我為江東之主。
可這般美妙的計劃,就毀在了半道殺來的張飛身上。
想到此,司馬懿恨得咬牙切齒:
“吾別無他恨,唯恨張飛。若無其半道相阻,必早至建業,與東吳之軍里應外合,破關羽于玄武湖也!”
陸遜問道:“今無他途,卻能如何?”
司馬懿分析戰局,想脫離曹丕單干的計劃失敗了。
當下之際,唯有歸北,復助魏王,以穩定時局。
現在,依附陸遜的世家亦有不少,他們在江東時,本就不受待見,族勢日漸衰落,正尋復起之機,而歸北之后,以獲魏王禮遇的確是重振家族的契機。
而對司馬懿而言,這也是在奪江東失敗的情況下,保留實力的最佳決策。
當即對陸遜道:“今戰局已明,當務之急唯歸北投魏,以安時局。觀依附足下之江東世家,久在故土不得志,族勢日衰,正覓再起之機。歸北之后,若得魏王重用封侯,實乃良途。足下以為然否?”
:<a>https://5141e448d.xyz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