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侯惇不敢托大,趕緊帶著“回”字陣退往合淝主城城中。
按說,此時此刻,劉備完全可以調出一半的兵馬來追擊夏侯惇。
但并沒有。
他見城北魏軍甚眾,猶勝城南多矣,生怕周瑜有失,故將全部力量都用來攻打燧堡下的魏軍。
到此時,周瑜終于明白一件事。
劉備的的確確是為救他而來。
周瑜見此情此景,不禁長嘆一口氣:“瑜何德何能,致陛下于此……”
……
而就在此時,另一支兵馬,距離合淝城二十里,正速行北上。
“大都督,此時合淝在戰,可否出援?”
有斥候刺探軍情,特來稟報。
司馬懿面如冷霜:“哪兩軍在戰?”
“大司馬夏侯元讓正攻合淝,劉備傾國來救。”
司馬懿看看陸遜:“伯言,你如何看?”
陸遜問道:“大都督,可揮兵去救?”
司馬懿卻搖搖頭:“今我大軍數番力戰,于江東奔襲數地,又極速歸北,乃是疲軍,若貿然參戰,恐毀于此!”
陸遜似有不解:“可夏侯元讓是你們的大司馬。”
司馬懿語氣像冰:“我只奉魏王一個人的軍令。”
陸遜猛然錯愕。
司馬懿拍拍他的肩膀,很認真的對他說道:“放心吧,此戰局雖危,夏侯元讓當不會有事。咱們當下的任務,是把愿投魏的江東世家安妥送到江北,使吳將能夠誠心效力,以安眾心,此緊要時機,切莫節外生枝。”
陸遜點點頭,他明白,司馬懿所言亦無錯,更是為他著想。
只有帶回了諸多江東士族和吳將親眷。
才能使他們死心塌地為魏王和吳王效力。
這也是為他們免除了后顧之憂。
于是,司馬懿的大軍,在距離合淝二十里的地方悄然而過,并未驚動任何一方。
……
張遼見劉備大軍勢大,又有關張趙和太史慈。
縱然身勇,亦不敢敵。
但他還是做出了最正確的判斷,那就是先護送夏侯惇從進入合淝主城。
免得主將被擒,而后緊閉城門,據堅而守。
至于周瑜所占據的燧堡,今未能攻下,已經不是再圖他的時候。
還有很多部隊并未完全收到軍令,亦或被迫與敵援交戰。
張遼護夏侯惇往合淝奔逃,留下的曹軍或未接軍令、或被敵援纏絆,群龍無首間,已被劉備聯軍攔腰截斷。
關羽立馬陣前,青龍偃月刀斜指長空,見曹軍散亂,便縱馬沖入,刀風呼嘯處,曹軍士卒躲閃不及,或被劈斷兵器,或被斬落馬下,鮮血濺染征袍;
張飛見狀,亦挺丈八蛇矛緊隨,矛尖寒光閃爍,遇潰散曹軍便橫掃而去,曹軍哭喊聲不絕,只顧抱頭鼠竄,竟有自相踩踏者。
趙云率輕騎繞至曹軍側翼,專挑潰兵密集處突刺,一槍一個,曹軍無人敢擋,紛紛向兩側潰散,陣型更亂;
太史慈則引部眾堵住曹軍退路,雙戟翻飛,左劈右砍,曹軍欲逃無門,有的跪地擲兵請降,有的慌不擇路往山林奔逃,卻被聯軍士卒追上,或擒或殺。
東吳將士各展所能,縱情廝殺。
曾經的憋悶與痛楚,在這一刻揮泄殆盡。
張遼則只顧護送夏侯惇入城。
很快,曹軍已潰不成軍,甲胄丟得滿地都是,兵器散落各處;
聯軍吶喊著乘勝追擊,曹軍如喪家之犬般四處奔逃,哭嚎聲、兵器碰撞聲、馬蹄聲混雜在一起,響徹四野,直打得曹軍尸橫遍野,血流成渠,再無半分抵抗之力。
隨著合淝北城的大門關緊,夏侯惇與張遼安然入城。
城外曹魏軍卒再無抵抗之心,紛紛跪地請降。
周瑜也在張溫的攙扶下,走下堡來,去尋劉備的身影。
這一戰,雙方似乎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。
夏侯惇“奪回”了合淝城。
而劉備則救下了周公瑾。
:<a>https://5141e448d.xyz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