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在江東,翹首以待先生佳音;
亦盼先生善保身體,勿為俗務過度操勞。
君臣同心,何愁漢室不興、中原不復?
專此,敬頌安祺!”
諸葛亮將信前前后后看了七遍,眼中喜淚交加,興奮異常。
周不疑不禁感慨道:“剛拜先生為師時,多見先生多愁而泣,憂慮滿心,自佐陛下之后,先生卻常懷笑顏,意氣風發。怎今日又見落淚。”
諸葛亮慨然道:“人之喜極,豈能不泣?你且來看……”
遂把書信遞給周不疑。
周不疑亦大喜道:“如此一來,關張不失,陛下還得了江東之地!實乃甚喜也!”
然而周不疑并不知道,諸葛亮流淚亦非一時之勝。
乃是劉備信中的鑿鑿之言,切切之語,讓他再次感受到君臣相知之深、興漢共志之篤,以及半生所求盡得托付的滾燙暖意。
那種君臣相知,肝膽相照的信任,從來就未因距離或者身份的改變而疏遠半分。
亮,好生想念陛下啊……
可諸葛亮明白,現在他還不能離開涼州。
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。
曹操已經三個月沒有蹤跡了。
諸葛亮派出了大量的斥候與探馬,均未能得曹操的消息。
他知道,曹操久于西境作戰,騎戰之能必大為精進,想將其剿滅可能性不大。
只能盡可能讓他遠離中原之地。
但現在,諸葛亮并不擔憂他回歸中原了。
劉備今勢之大,軍勢之強,已經完全可以和北方的曹魏分庭抗禮!
按說,曹操走了這么久,也與中原相距不遠了。
可為什么卻不見曹操的蹤跡?
他到底去哪了?
難道枉死于西陲之間?
可若這樣,其麾下部從亦不可能全無蹤跡?
莫非生出了什么變故?
諸葛亮加緊了涼州的防護,以阻曹操率軍突然入涼。
另一邊,他給劉備回信。
他在涼州給與關中壓力,讓劉備安心征伐江東,只待江東事定,便可于涼州、宛洛、與合淝三路北伐,漢室再興便指日可待。
……
那么此時,曹操在何處?
我們還是要把時間拉回到半個月前。
南胡左賢王劉豹,手握南匈奴精銳,雄踞北方,威震一方。
恰逢北漢皇帝頒下詔書,邀其和親,往并州會盟,共議揮師入中原、爭奪天下之事。
劉豹得詔后,與帳下諸部首領、謀臣徹夜商議,皆以為此乃逐鹿中原之良機已到,遂點齊五萬精兵,親自統領,浩浩蕩蕩往并州而去。
可就在劉豹離開南胡王庭的第七日,暮色剛沉之時。
一支身著玄甲、腰懸環首刀、背負強弩,行軍悄無聲息卻氣勢凜冽的漢軍部隊,突然從西方的陰山峽谷中殺來。
他們刀戟映月,兇悍異常,數千將士如猛虎下山,直撲劉豹本營駐扎之地。
胡人死傷無計。
而領軍者并非旁人,正是曹操。
頃刻間,劉豹大營便被曹操所奪。
曹操正欲下令,屠盡胡眷男女,卻聞徐晃相報。
南胡姬妾多為漢女,正于奴于左賢王后宮之中。
曹操神色一凜,遂與之相見。
不曾想,卻遇到了一位故人。
:<a>https://afb0ab732.xyz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