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了劉備的寶劍與圣旨,眾官上下皆知其心意。
多數人深知陛下功高德深,為天下義士仰慕。
更有識人之明,斷不會看錯孔明;
少數人即便心中存疑,也不敢多言。
當即軍中無人置喙。
諸葛亮謀反謠言便消失于劉備營中。
而后,大軍開拔,沿漢水北岸西進,經錫縣、商南直撲武關南關。
而此時此刻,夏侯惇大軍也已早至武關。
自前番曹魏大將趙儼于武關堅守,以致趙云退軍后,便于武關外堅壁清野,斷水驅民。
現在的武關城外,早已不見半分人煙。
田間作物被盡數鏟除,水井被填死封實,連低矮的茅舍也被付之一炬,只余下焦黑的斷壁殘垣。
風卷著塵土掠過空曠的荒野,連飛鳥都不愿在此停留,只剩一片死寂籠罩著通往城關的道路。
而道路的盡頭,擴建的武關城如一頭巨獸般橫亙天地間。
城墻以青黑色巨石壘砌,高達數丈,墻頂寬得能容三匹戰馬并行;
城樓上旌旗獵獵,玄色“魏”字大旗在風中舒展,旗下甲士持弓而立,甲胄反射著冷光。
城門是整塊巨木制成,厚約尺許。
上面密布著碗口大的鑄鐵鉚釘。
僅看那厚重的輪廓,便知尋常攻城器具絕難撼動。
夏侯惇站在城門上,俯視遠處的劉備大軍,亦不禁感慨趙儼之功。
只可惜時運不濟,終是殞命于趙云槍下。
今有此雄關駐守,夏侯惇終是放下心來:“今孤掌大魏雄兵,在此安守,便是天軍將至,又有何懼哉?”
而劉備觀此雄關,又心生憂慮。
問法正計策,法正沉思片刻,亦感慨嘆息道:“武關雄固,不可硬攻。山中無木,又難造械。”
“難道朕舉大軍北伐,就要被這一座關,困于此地?”
法正笑了笑:“北伐非此一路,陛下不必心急,只要沉得住氣,未必不可再擒夏侯惇也。”
劉備心中倏然一凜,復憶阿斗前番所言。
昔聞前世云長、翼德相繼殞命,吾心焦如焚,遂傾舉國之師伐吳報仇。
奈何報仇心切,又剛愎自用,不聽謀士所言。
最終仇未得報,國力損耗大半,吾亦殞于白帝城。
徒留百廢之局,累諸葛丞相勉力支撐。
今時不同往日,云長、翼德尚在左右,我必當沉潛自持,萬不可再蹈覆轍。
想到此,劉備也不著急了。
想想五路大軍,縱四路無功而返,但有一路大功得成。
這一仗,就是勝了。
“敢問孝直,今當用何計?”
法正沉思片刻,笑了笑:“主公,田雖無禾,亦可再種,水雖斷流,亦可再通,井雖填堵,亦可再掘,草木焚盡,反成良田。今有木牛流馬,從西城調糧,可應周轉,主公,不妨在此屯田養軍,以資久戰。”
劉備聞言,沉思頷首,卻又問:“既欲久戰,當選何地屯糧。”
攻城方屯于城外,不像守城方,守城方直接將糧草設在城中便好。
而攻城方,因無險障依托,需要將糧草大營置放于后方一安妥之地。
此地不營與主營太遠,否則周轉不易,徒耗人力。
又不能與主營太近,否則極易被敵軍察覺。
糧草大營非比別處,若為敵軍所知,驟然出城,毀掉糧草大營,攻城方就只能無奈退兵了。
而現在,曹魏堅壁清野,周遭山巒無一長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