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不夸張地說,現在只要落進火藥桶中一顆火星,陳舟就會在瞬間被爆炸撕成碎片,東一塊西一塊,就連這艘船的船尾樓也不能幸免,輕則墻倒屋塌,重則夷為平地。
與這種東西打交道,必須保持十足的警惕和敬畏,畢竟生命只有一次。
陳舟小心翼翼地捻起一撮,輕輕地揉搓,確定作為引藥的黑火藥保持著干燥,不影響使用,這才蓋上桶蓋,打開房間內的柜子。
柜子上層疊放著炮手的衣物和匕首皮帶一類的便攜雜物,下層抽屜內裝有成袋的鉛彈和瓶裝引藥。這些都是火繩槍的“好伙伴”,陳舟默默記住了它們的位置。
在長桌上,陳舟發現了小桶裝的酒和一個大木杯。
木杯常年盛酒,已經腌入味兒了,隔著老遠都能聞到一股酒香。
“讓一個酒鬼管火藥,真不知道該夸你們用人不疑還是罵你們心大……”
被酒味熏得鼻子發癢,陳舟打了個噴嚏,放下了肩頭的火繩槍——一直扛著這東西壓得胳膊都酸了。
接著他掀開了房間角落的兩個木箱蓋子。
其中一個箱中裝有四小桶火藥,五把輕型火繩槍還有一把短槍,以及三根鐵撬棍,一大袋鉛砂彈。
另一個箱里裝滿了薄鉛板,陳舟試著搬了搬,完全無法撼動木箱分毫。
數了數箱中鉛板的數量,他根據經驗判斷,這一整箱鉛板至少也有五六百斤重,如果想把它們運到岸上,只能分多次搬運,要費不少勁。
“不知道他們往船上放這么多鉛板干什么,難道是用來制作鉛彈的?”
合上蓋子,想到日后搬運這箱鉛板的過程必定會十分痛苦,陳舟不由踹了木箱一腳,然后拿起了另一個箱中的短槍。
這支槍乍一看挺特別,模樣很像長管手槍,其實就是輕型火繩槍削短了槍管。
和其它火繩槍相比,短管火繩槍增加了便攜性,減輕了重量,但也犧牲了威力、精準度和射程,頂多只能打打十幾米距離內的獵物,對陳舟而言,遠不如重型火繩槍實用。
因為他知道,重型火繩槍具備一個堅實的基礎,它的設計理念和結構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,只是歷史的洪流還沒推進到那一步。
而短管火繩槍的設計理念完全是南轅北轍,與槍械所追求的功能背道而馳,用不了多久,它就會完全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中。
與之不同,重型火繩槍踏上的卻是一條陽光大道。
在一百年多年后,也就是18世紀,重型火繩槍經過一代代的改進,將會改頭換面,憑借極高的性價比成為戰爭的主力軍,它的那些缺陷也會漸漸縮小甚至消失。
最先被解決的便是火繩點火過于繁瑣且懼怕雨水的問題。
大約就在十幾年后,一名德國鐘表匠發明了彈簧驅動的轉輪裝置。
這種裝置的靈感來自于鐘表帶鋸齒的旋轉鋼輪,通過鋼輪和燧石夾上的燧石摩擦起火引燃火藥完成擊發,不僅節省了點燃火繩的步驟,還變得不再懼怕雨水,所以在戰爭中大顯神威,取代了一部分火繩槍。
但轉輪打火槍工藝復雜,結構精密,制作成本高,而且一旦鋼輪被污染堵塞就無法可靠地點火,因此只風光了十多年就被淘汰了。
接下來粉墨登場的是法國人發明的燧發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