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時間的推移,初來此地的陳舟和保爾漸漸摸索清楚了草原上巨獸的行動規律。
西伯利亞野牛的主要食物為草,便逐草而行,大多數時候都能在水草豐美的大河兩岸瞥見它們的身影。
此時的西伯利亞還未變成后世那樣的凍土,雖然氣候已經明顯變冷,卻還保有一種非洲大草原一般的氣質,龐大的牛群齊齊過河的時候蔚為壯觀。
至于猛犸,它們同樣以草為主食,但也會用鼻子采食樹上的嫩芽。
白天太陽最烈時,猛犸群會在稀樹林地中歇陰涼,或是站到水中浸濕毛發,陪伴小猛犸戲水頑耍。
猛犸象的脾氣看起來比非洲象友善,陳舟不止一次看到其它食草動物跟象群混合在一起,包括大角鹿和一種長脖子的駱駝,還有些許體型較小的野馬。
這些食草動物成年以后的體型也就跟幼年小猛犸象差不多大。
小象對世界充滿好奇,時常甩著鼻子跌跌撞撞地奔向其它動物,找它們玩耍。
受到猛犸象群庇佑的食草動物對幼象的忍耐度相當高,即使小象故意打擾它們休息,它們也不會攻擊小象,頂多換個地方進食——
這不僅是因為猛犸替它們威懾了危險的掠食者,更因為成年猛犸就在不遠處照看幼象。
這群肩高可達5m的龐然大物行走起來仿佛一座小山,縱觀整個生物進化史,它們都是陸地上罕有的巨型生物,只要度過幼年這個危險期,成年后的猛犸象基本沒有天敵。
無論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的掠食者都很清楚這點,因此它們始終對猛犸象群保持著最基本的尊重,這也是對大自然的尊重。
……
食草動物基本沿河流兩岸零散分布,在河灘上則居住著另外一些生物,它們顯然不屬于古西伯利亞,或者猛犸平原。
在水邊,陳舟見到了一些巨龜,它們的龜殼直徑超過1.2m,三三兩兩地趴在被曬熱的河灘上曬太陽,汲取著恒星傳遞給地球的熱量。
可能是不適應高緯度地區的溫差,這些巨龜都顯得無精打采。
陳舟和保爾路過“龜棲灘”時挑選了一只體型較小的亞成年龜,在河邊生起火把巨龜殺死后,用龜殼燉了鍋龜肉湯。
沒有鹽,湯的味道自然稱不上鮮美,所幸龜肉鮮嫩,吃起來也算別有一番風味。
可惜的是,龜殼畢竟不是金屬,經不住火燒,盡管里面盛了水,燉過一次菜后也開裂了,不能重復利用。
托保爾的福,小鋸齒虎們也難得吃上了這水里的動物。
比起堅韌的生鹿肉,燉熟的龜肉顯然更加軟爛,即便它們牙都沒長齊也能咬斷。
保爾背著小家伙們走了一上午,憋不住屎的小家伙們便在皮袋里“發糞涂墻”,弄得保爾后背臭氣熏天。
中午休息時,保爾在河邊清洗皮袋,喂肉的任務便交給了陳舟。
在皮袋里連拉帶尿,小家伙們身上自然也沾染了屎尿,喂它們吃肉的時候陳舟滿臉嫌棄。
小家伙們表現得對陳舟也不親近,若不是熟肉的香氣吸引著它們,它們恐怕都不敢靠近這個滿身殺氣的男人。
零零散散吃了幾塊肉,直到保爾洗完皮袋將袋子放在河邊石頭上晾曬起來,返回親自喂小鋸齒虎時,見到“親媽”的它們才表現得歡實一些,一個勁兒地往保爾身邊靠,順勢把涂在身上的屎尿蹭在了保爾褲腿上,弄得他滿臉無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