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已深。
使過槍法刀法后,畢楷顯得格外疲憊,像是被人抽去了筋骨。
坐回板凳上,重新披上獸皮,他強打起精神,拿起一根樹枝,在地上寫寫畫畫,為陳舟進一步講解精要。
傳授功夫的過程中,畢楷最擔心的就是陳舟記性差,記不住他說的話。
武功口訣雖有追求壓韻的部分,但總綱大多數內容都是拗口的,其中摻雜著許多術語和穴位,經脈名詞。
普通人習武,除了只學把式的兵卒,都得從經脈穴位一點點學起,待熟悉了以后再正式入門。
而各門各派對於人體穴竅的理解不同,還會有不同的講法。
人幼小時期天資最為聰穎,記下東西后,哪怕到七老八十也不會忘記,而成年人就算暫時記下,如果不日日復習,不久后也會遺忘。
習武的人不怕忘記自己學的,也不怕記得牢靠,唯獨怕忘掉部分,記得一點,那就不成樣子,說不定害人害己。
畢楷擔心的就是這一點,因此即便陳舟是他恩人,他依然不敢在這方面放低標準,言語之間,句句皆認真考較。
不想在記憶力方面陳舟的表現同樣遠遠超出他的預料。
他剛剛朗誦的槍法刀法,林林總總至少有三四千字,且只念過一遍,陳舟聽過一次后竟然就能原模原樣地復述下來,甚至連他的口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。
此種表現著實令畢楷嘖嘖稱奇,講解過程中多次由衷地稱讚——
“以恩公這般天資,文可拜相,武可封侯,即使不想在官場浮沉,投身江湖,恐怕也是流芳百年的大俠。”
……
確認陳舟對口訣綱領理解無誤后,儘管已經十分疲憊,畢楷依舊強撐著指導了陳舟具體的招式,該如何發力,動作要領在哪兒。
陳舟的表現同樣讓他找不到任何瑕疵——
超強的神經響應能力使陳舟的身體宛如一塊具有記憶性能的金屬,不管是什么動作,只要做過幾遍,就會深深地烙刻在他的肌肉中,然后原模原樣地復刻出來。
畢楷見過背誦詩書過目不忘之人,卻沒見過陳舟這樣對武功招式同樣過目不忘的奇才。
在他看來,陳舟只是欠缺了大多數武學常識,對不同武功的運功發力和招式所著重製造的效果不太了解。
倘若給陳舟足夠的時間,讓他補全這些知識,陳舟就能成為一本真正的武學大全——
這指的不只是牢記武功秘籍,還有看過一眼就能復刻對方招式的可怕能力,到時候只要是利用招式精妙取勝的人,恐怕都不敢在陳舟面前展示武藝了。
一旦動手,不管他們家傳的武功有多么精妙,都得讓他這個恩公學去。
而且由於陳舟的筋骨勁力異於常人,同樣的招式,由陳舟施展開威力就是更大,這是誰都羨慕不來的。
這樣指導著,越教授到后面,畢楷越覺得可惜。
他估計今夜過后,至多不過三天,他就要命絕於此了。
倘若再這樣強行運氣動武,恐怕他活不過12個時辰。
若非如此,他非要將自己掌握的所有絕學都教給陳舟。
這就像是一名玉雕師傅尋到了一塊千載難逢的璞玉,哪怕這玉料上裹著一層厚實的皮殼,剖開后依舊能看到青翠欲滴的玉肉。
有這樣的料子,玉雕師傅怎能不心動。
在畢楷看來,如果這世上非要有一人能如他祖上畢坤那般,修習劍法至白日飛升的地步,便非陳舟莫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