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對直來直去的洞口,這個山洞洞內的光線會格外昏暗。
至於山下那個山洞,洞口實在太大了,簡直就是邀請風往洞里吹,且洞內明顯有猛獸活動的痕跡。
據陳舟所知,不少穴居猛獸都有將獵物或是揀到的腐尸拖回洞內的習慣,假如那個洞穴也是那樣,搬進去以后估計每天都要被尸骸產生的臭味兒薰陶,而且說不定洞里還有不少排泄物。
保爾和畢楷對惡臭的忍耐程度如何陳舟不太清楚,但他很了解自己的嗅覺有多敏銳。
生活在這樣的地方,整天被臭味薰陶折磨,他非得被熏崩潰不可。
……
本著寧選小不選大的原則,跟保爾趕到兩處山洞所在,確定位置后陳舟帶上武器便準備先行探查一番。
在他探查山洞的同時保爾和畢楷二人也沒閒著。
保爾每天都要騰出一些時間將巖鹽搗碎,然后放在行軍鍋中煮化,再將鹽水倒進簡單燒制的泥碗里等待結晶。
這種提純鹽分的方法顯然並不能完全消除天然巖鹽中的有害物質,但至少能起到些許作用。
最關鍵的是,經過提純的鹽粒能減少許多苦澀味兒,變得更易於下口,也更加適合烹飪,這能使他們的飲食稍微美味一些,變得更像生活的樂趣而不是為了維持生命體徵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。
而畢楷需要做的工作比保爾還多一些。
保爾畢竟有腿傷,且至今仍留有后遺癥,畢楷用過一針再生藥劑后“滿血復活”,不僅身體恢復到了巔峰狀態,還能重新施展輕功,在機動性方面完全碾壓保爾。
因此加入團隊后,保爾便成了那個留守在家的,他則負責外出放牧以及查探周邊情況。
天氣變冷以后大角鹿群已經開始掉膘,用秋季積攢的脂肪來對抗嚴寒。
陳舟跟畢楷解釋過規則中的“零下六十五度”是什么概念,他明確地告訴畢楷,在那種嚴寒下大角鹿根本活不下來。
因此完全不必幻想能飼養鹿群度過整個冬天,那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但是就目前來說,鹿群還是有用的,它們可以幫助搬運木柴,若是出遠門還能提供腳力。
眼下畢楷可以儘量將鹿群帶到草食豐富的地方,填飽鹿群的肚子,避免它們掉膘太快。
等天氣實在冷的無法外出放牧,他們就能將鹿群批量宰殺,然后扒掉皮毛放在庇護所旁邊凍起來,等食物短缺的時候這就是一份數量可觀的預備糧。
再說三頭鋸齒虎的體型也日益增長,為了養活它們,也得多搞些肉。
在陳舟的計劃中,需要的肉食不僅是鹿群,整座山頭的中大型野生動物都是他的目標。
待探索完山洞,確定究竟要搬到哪里后,他便會展開對這些野獸的獵殺,無論是四五十斤的狍鹿還是體重上噸的細齒巨熊,他都不會放過。
……
兩根固定著苦無的長矛或者說短槍,一把長刀,覆蓋上身的輕甲,這就是陳舟下洞前的全部裝備。
止步於向下傾斜的洞口前,他最先砍下的枝葉濃密的樹枝掃去了周邊的積雪,然后蹲在洞口嗅了嗅,企圖捕捉到洞內野生動物的氣味兒。
或許是山洞結構特殊,亦或山腰處的風太大吹散了氣味兒,至少在洞口,陳舟沒有嗅到任何與猛獸體味相吻合的腥臭。
有點疑惑地皺了皺眉,陳舟沒想到這種適合做巢穴的山洞竟然未被捷足先登。
但他也只是稍微感到意外而已——
這座山峰上的中大型動物本就匱乏,其中還都是鹿或者羚羊等食草動物,這些動物都沒有穴居的習性,因此這個山洞未被涉足也不算什么稀罕事。
試探著踩了下看起來幾乎沒什么稜角的洞壁,確定它遠不像保爾講述的那樣光滑,陳舟才穩穩地落腳,步履穩健地往里走。
山洞入口的高度大約3,寬度1.9左右,步入其中后兩側略微變窄,但總體還維持在可供兩人並肩前行的大小上。
從傾斜通道步入山洞平坦處的距離大約9,比保爾目測長得多。
令陳舟略感欣喜的是,這個山洞竟是個“葫蘆口”結構,雖然洞口窄小,待真正抵達洞內后卻別有洞天,豁然開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