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詳細解釋了陳浩勾勒的藍圖:“就是買家付的錢,不直接到賣家手里,而是先由我們阿里巴巴設立的一個中間賬戶暫時保管。等買家確認收到貨,并且東西沒問題之后,我們再把錢轉給賣家。這樣一來,買家不用擔心付了錢收不到貨,賣家也不用擔心發了貨收不到錢。”
會議室里安靜了片刻。這個構想的沖擊力,比剛才的平臺概念還要大。
這時,團隊里那位年紀稍長、有過幾年開發經驗的程序員,名叫周工,皺著眉頭舉起了手。
“朱總,”他語氣帶著明顯的疑慮,“這個‘擔保交易’的想法,聽起來很美,但是……可行性有多高?”
他頓了頓,環顧一下其他人,繼續說道:“技術上說,我們要建立一個極其安全、穩定的資金暫存和流轉系統,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,涉及到復雜的加密和銀行接口問題,以我們目前的技術積累和行業環境,很難。更重要的是,法律和信譽層面,買家賣家憑什么相信我們這家剛成立的小公司?把錢放在我們這里,他們能放心嗎?這會不會是我們的一個……一廂情愿?”
周工的話很直接,也說出了在場不少人心中的疑問。大家都看向朱因,想聽聽她怎么回答。
朱因心里早有準備。陳浩在之前的通話中,已經預見到會有人提出類似的質疑,并且給了她應對的思路。
她并沒有生氣,反而對周工笑了笑,態度很誠懇。
“周工問得非常好,直指核心。”她先肯定了對方的質疑,“首先,我承認,完全實現‘擔保交易’,是一個長遠的目標,需要技術、法規、社會信任度多方面條件的成熟。我們不可能一蹴而就。”
她話鋒一轉,語氣堅定起來:“但是,這個方向是絕對正確的!信任,是線上交易不可逾越的基石。沒有信任,一切都是空中樓閣。我們現在可能做不到完美的擔保,但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,就朝著這個方向去思考,去設計我們的系統架構,去積累相關的技術和經驗。”
她按照陳浩指導的路徑解釋:“我們可以分步走。初期,我們可以不支持在線支付,只提供買賣雙方的聯系方式,讓他們自行協商匯款或貨到付款。但同時,我們可以在網站上突出展示賣家的信譽評價體系——比如,完成一次成功交易,積累一個好評。讓信譽好的賣家更容易被看到。這本身就是在構建信任。”
“其次,”朱因繼續道,“關于技術和銀行接口,確實很難。但正因為難,才需要我們去攻克。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、我們自己能控制的系統做起,比如內部測試模擬資金流。同時,積極關注和研究銀行系統可能提供的接口機會。事在人為。”
她看著周工,也看著所有人:“最后,關于信譽。阿里巴巴的信譽,不是憑空而來的,是靠我們一點一滴做出來的。我們要用最嚴謹的技術、最負責任的態度、最透明的規則,去贏得用戶的信任。這條路很長,但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走。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