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初,深秋的涼意裹挾著潮濕的霧氣漫過校園。老圖書館前的銀杏樹枝椏交錯,金黃的葉片在風中打著旋兒飄落,將石板路鋪成一片璀璨的星河。外國語學院的公告欄前,學生會成員們裹著圍巾哈著白氣,目光緊緊盯著墻上斑駁的日歷——距離11月25日感恩節,只剩不到三周時間。
學生會會議室的老式暖氣發出持續不斷的嗡鳴,像只疲倦的老蜜蜂。白熾燈將眾人的影子拉長,在斑駁的墻面上晃動,恍若跳動的皮影戲。黑板上,“感恩節活動策劃”幾個字歪歪扭扭,是主席林宇用紅、黃、藍三色粉筆寫的,顏色鮮艷得如同大家此刻雀躍的心情。
林宇推了推凍得發紅的鼻尖,教鞭重重敲在講臺邊緣,發出清脆的聲響:“這次活動得玩點新花樣。咱們英語專業的,既能傳播西方節日文化,也得做出中國味兒的溫暖。”他的話剛說完,學習部部長周薇推了推眼鏡,鏡片閃過一道光,像藏著智慧的火花:“不如辦個感恩書信漂流活動?讓信件在不同班級、甚至不同學院之間傳遞,把感謝擴散出去。”她的聲音不大,卻透著十足的底氣。
“光是寫信太安靜了!”文藝部的張濤突然站起,動作太急,衛衣帽子滑落,露出一頭炸毛的頭發,活像只炸了毛的小獅子。“加個快閃擁抱環節怎么樣?在食堂、教學樓隨機擁抱想感謝的人,肯定超有沖擊力!”他揮舞著手臂,仿佛已經看到了那熱烈的場景。
生活部李瑤一直低頭翻著筆記本,這時也抬起頭來:“再弄面巨型感恩墻,用熒光便利貼拼出愛心圖案,晚上打開射燈肯定超好看。”她的語速很快,眼睛亮晶晶的,滿是期待。
窗外的風越發猛烈,呼嘯著拍打玻璃,發出“哐哐”的聲響,似乎也想加入這場熱烈的討論。可會議室里的聲音卻越來越高,大家你一言我一語,有人提出設置感恩故事分享會,有人建議制作感恩主題的短視頻。各種想法不斷碰撞,靈感的火花四處飛濺。
不知過了多久,宿管阿姨的聲音從門外傳來:“同學們,要關門了!”眾人這才驚覺時間已晚。走出會議室,滿地的銀杏葉在月光下泛著金黃,大家踩著落葉,還在討論著活動細節。風依舊呼嘯,卻吹不散他們心中的熱情,那關于感恩節的溫暖計劃,已然在這場熱烈的討論中,悄然生根發芽。
宣傳工作啟動后,畫室的燈光成了校園里最固執的守夜人。設計組長陳默將自己反鎖在器材室,三天三夜里,打印機吞吐紙張的聲音、橡皮擦蹭畫紙的沙沙聲,混著冷掉又加熱的泡面香氣,在狹小的空間里發酵。滿地廢棄的畫稿堆疊如小山,有的是火雞造型過于滑稽,有的是燈籠配色失了和諧,最頂層那張被反復涂改的草圖,墨跡層層疊疊,像極了他皺成麻花的眉頭。
當最終版海報被捧到學生會面前時,此起彼伏的驚嘆聲撞碎了深秋的寂靜。暖橙色背景如同傍晚的云霞,中式紅燈籠垂著流蘇,與西式火雞的斑斕羽毛相互纏繞,仿佛東西方文化在畫布上跳起了圓舞曲。手寫體\"感恩有你\"四個字筆鋒蒼勁,楓葉的紅與祥云的白在筆畫間流轉,右下角還藏著個迷你英文單詞\"thanks\",俏皮又不失雅致。
海報張貼的過程成了校園里流動的風景。宣傳部的成員們踩著梯子,將一張張海報貼在公告欄、教學樓入口,就連食堂打飯窗口的玻璃上,都映著暖融融的橙光。更別出心裁的是,他們收集起飄落的銀杏葉,用金粉在葉脈間書寫\"說出你的感謝\",\"讓溫暖漂流\"等標語。這些承載著墨香的葉子乘著秋風,落在學生的肩頭、圖書館的窗臺,甚至鉆進正在晨讀的書頁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