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姨將曬得干透的玉米棒抱來,金黃的表皮在白熾燈下泛著琥珀光澤。\"這聲響聽著就踏實。\"她布滿老繭的手熟練地握住玉米,脫粒鉗沿著螺旋紋路輕輕一轉,\"噼里啪啦\"的脆響頓時炸開,玉米粒如金色的瀑布傾瀉而下,在竹匾里堆成小山。大嫂笑著往九月掌心塞了把鉗子:\"握緊些,別讓玉米棒打滑。\"
黃梅戲正唱到精彩處,木門\"吱呀\"一聲被推開,王大娘裹著寒氣闖進來,藍布頭巾上還沾著細密的雨珠。\"喲,熱鬧著呢!\"她甩掉腳上的泥鞋,順手撈起根玉米,\"我給你們帶好消息來了——隔壁村老李家的閨女考上大學啦,學的是啥農業科技!\"
脫粒聲戛然而止。大姨捏著鉗子的手微微發顫,渾濁的眼睛里泛起亮光:\"這可是大喜事!以后種地都能用機器撒肥了?\"王大娘用力點頭,玉米粒從她指間簌簌掉落:\"可不是!人家說以后機器在地里走一圈,比咱們彎腰干三天都快。\"
九月望著大姨被玉米葉割出無數細紋的手背,指節腫大得幾乎握不攏鉗子,裂口處還滲著淡淡的血痂。這些年,這雙手掰過多少玉米、插過多少秧苗,恐怕連大姨自己都數不清。此刻,那雙飽經風霜的手正輕輕摩挲著玉米棒,像是撫摸一件珍貴的寶物。
\"咱們九月也是大學生。\"大姨忽然轉頭,眼角的皺紋里盛滿笑意,\"等你畢業,教教大姨怎么用手機種地?聽說在屏幕上點幾下,水就能自己澆到地里?\"她的語氣帶著孩童般的期待,讓九月鼻子陡然發酸。
窗外的雨不知何時停了,夕陽從云層縫隙里探出頭,給客廳鍍上一層溫暖的金紗。脫粒聲重新響起,與電視機里婉轉的唱腔、女人們爽朗的笑聲交織成獨特的韻律。九月握緊脫粒鉗,看著金燦燦的玉米粒在掌心跳躍,忽然明白這些平凡的時光才是生活最珍貴的饋贈。那些關于土地、關于傳承、關于希望的故事,都藏在這一顆顆飽滿的玉米粒里,在歲月里靜靜閃光。
(五)
晾曬玉米粒的日子,九月成了家里最警惕的\"哨兵\"。清晨五點,鬧鐘還未響起,她便輕手輕腳摸黑起床,手機屏幕的冷光映著惺忪睡眼,天氣預報軟件被反復刷新得發燙。窗外的天色剛泛起魚肚白,她已披著外套站在院子里,像個經驗老道的老農般觀察云層走向,連螞蟻搬家的軌跡都要仔細端詳。
那日午后,天空突然陰沉下來,鉛灰色的云層壓得極低,仿佛要把整個村莊碾碎。九月盯著手機上驟然變紅的暴雨預警,心臟猛地提到嗓子眼。狂風裹挾著沙塵呼嘯而來,曬場上的玉米粒被卷起幾丈高,在空中跳起金色的舞蹈。她大喊著沖向院子,草帽被風卷走也渾然不覺,光著腳踩過滾燙的石板路,腳底傳來鉆心的痛。
大姨夫抄起鐵鍬趕來時,九月已經把半筐玉米拽進屋檐下。豆大的雨點砸在鐵皮棚上,發出密集的鼓點聲。兩人在雨簾中來回穿梭,汗水混著雨水流進眼睛,蟄得生疼。當最后一筐玉米粒搬進倉房時,九月癱坐在地,濕透的衣衫緊貼后背,頭發凌亂地粘在臉上。
\"多虧咱們九月眼尖!\"大姨舉著油燈匆匆趕來,褲腿沾滿泥漿。她從褪色的圍裙口袋里掏出塊皺巴巴的水果糖,糖紙邊緣已經發黏,\"就像小時候守著曬谷場,生怕麻雀來偷食。\"這句話像把鑰匙,瞬間打開九月的童年記憶。那時的她總愛搬個小板凳,坐在金黃的谷堆旁,揮舞著自制的稻草人,數著天上變幻的云朵,驅趕那些覬覦糧食的麻雀。
接下來的日子,九月更加小心翼翼。每當陽光露頭,她便立刻將玉米粒攤開,用木耙仔細翻動,確保每一顆都能均勻受熱;傍晚時分,又雷打不動地將玉米粒收攏,蓋上防水布。經過十幾天的反復晾曬,玉米粒終于變得干燥堅硬,相互碰撞時發出清脆的聲響。
裝袋封存那天,九月站在倉房門口,看著大姨夫將最后一袋玉米碼好。門縫里透出的微光中,成袋的玉米粒堆成金色的小山,在昏暗的空間里泛著柔和的光澤。空氣中彌漫著干燥的谷物香氣,混著倉房里陳年的稻草味,那是土地最醇厚的饋贈。九月深吸一口氣,仿佛聞到了春日的播種、夏日的耕耘,還有無數個守護豐收的日夜。
月光爬上屋檐的夜晚,九月又坐在老槐樹下。遠處的玉米地在夜色中靜穆如墨,偶爾傳來幾聲蟲鳴,為這寂靜的夜晚增添了一絲生機。她想起掰玉米時葉片的摩挲,脫粒時玉米粒的跳躍,還有全家人圍坐勞作的歡聲笑語。這些瑣碎的日常,早已織成最溫暖的網,將她與這片土地緊緊相連,成為她心中最珍貴的記憶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