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每天早上六點半十分,操場上就滿是晨讀和鍛煉的同學。”九月指著泛著紅色光澤的塑膠跑道,“七點鐘,西校區所有學生準時進行早操,”她指了指東南角的公告欄,上面還貼著去年晨讀打卡活動的照片。
拐進操場東側,金屬圍欄內傳來“砰砰”的拍球聲。“這邊是籃球區,六個全場,周末下午最熱鬧,各院系的隊伍常來切磋。”九月提高音量,“大家平時打球都自帶裝備,不過記得別穿皮鞋上場。”幾個男生湊到鐵絲網前,正看見有人迎著夕陽投出一記三分球,籃球入網的“唰”聲混著歡呼聲傳來。
穿過籃球區,四個鋪著細沙的排球場映入眼簾。“上排球課的時候,體育老師會從器材室統一拿球和護具。”九月蹲下身抓起一把沙子,“但平時想練球,就得自己準備了。周三下午體育系的學長學姐會來訓練,扣球聲特別響亮。”她提醒道:“在沙地上打球注意安全,摔倒了別著急用手撐地。”
繼續往前走,綠色圍網隔開的羽毛球區域里,有人正揮拍練習。“這邊四個場地,平時都是同學自帶球拍和羽毛球。”
路過單杠、雙杠等健身器械區時,九月特意叮囑:“這些公共器械隨時能用,但中午別來,金屬曬得燙手,去年有同學直接被燙出了印子。”
九月帶著新生往食堂走,路過體育室時,特意指著緊閉的鐵門:“記住,平時別擅自進去,劉叔有‘門禁雷達’,上次有同學想偷拿排球,被抓個正著。”她回頭望向逐漸熱鬧起來的操場,有學生開始繞著跑道熱身,突然想起一年前自己初來乍到,也是這樣跟在學長身后,好奇又忐忑地探索著校園的每一處角落。
九月突然停下腳步,陽光為她深藍色的學生會制服鍍上金邊。她抬手指向不遠處飄著飯菜香的黃色建筑:\"看到那棟樓了嗎?那就是咱們的西校區的食堂,接下來的四年,這里會成為你們最熟悉的地方。\"幾個新生聞言,下意識地摸了摸微微發癟的肚子。
\"食堂一共兩層,格局得提前摸清。一樓最右邊是餐卡辦理處,記得明天辦卡加激活,早餐的豆漿油條用刷卡只要兩塊五。\"她眨眨眼,\"不過要小心窗口的張阿姨,要是你猶豫超過三秒,后面排隊的人能把你盯得頭皮發麻。\"
推開斑駁的玻璃門,熱氣裹挾著糖醋排骨的香氣撲面而來。九月側身避開端著餐盤的學生,指著角落的藍色招牌:\"那間'舌尖小筑'零食店,半夜趕作業時全靠它續命。旁邊文印店打印雙面才一毛錢,但別在飯點去——老板會一邊給你裝訂論文,一邊吆喝著讓你快讓開,別擋住他看球賽。\"
踏上貼滿防滑條的水泥樓梯,二樓走廊的白熾燈將眾人的影子拉得老長。\"左邊是大眾食堂,\"九月指著飄出爆炒聲的窗口,透過玻璃能看見師傅顛勺時騰起的火苗,\"酸辣土豆絲只要三塊錢,不過打飯的李叔手抖是出了名的,想多吃點肉,記得喊他'叔,您今天真帥'。\"幾個女生被逗得笑出聲。
她轉身指向另一側掛著星月標志的門簾:\"右邊是清真食堂,專門為信奉伊斯蘭教的同學準備,大盤雞和牛肉拉面香得能勾人魂。\"九月特意放輕聲音,\"這里的食材和餐具都是獨立使用的,大家進來要注意尊重習俗,別帶外面的食物。\"門簾后飄出烤馕的焦香,混著維語歌曲的旋律。
兩排窗口中間,一扇玻璃推拉門透出暖黃色燈光。\"這個聯通兩個食堂的超市是隱藏彩蛋,\"九月推開門,貨架上的飲料瓶在燈光下泛著微光,\"想吃大眾食堂的糖醋里脊,又惦記清真食堂的手抓飯?從這兒就能穿過去。不過要做好心理準備——\"她拿起貨架上的泡面,指著價簽笑道,\"紅燒牛肉面比校外貴一塊五,但凌晨三點斷電后,這里就是全校唯一的'救命糧站'。\"
暮色徹底籠罩校園時,九月帶著新生在食堂門口告別。看著幾個女生圍在餐卡充值機前研究操作,她想起自己大一在這兒手足無措的模樣——當時也是學長手把手教她如何掛失補辦,還特意提醒\"二樓大眾食堂的免費湯別喝,味道像刷鍋水\"。夜風掠過食堂外的槐樹林,將飄來的《生日快樂歌》揉碎在燈火里,不知是哪個窗口又在為學生慶祝生日。
穿過爬滿紫藤的拱形長廊,九月抬手擦了擦額角的汗,指著前方磚紅色的蘇式建筑對新生們說:“看,那就是咱們西校區圖書館,外墻的爬山虎到秋天會變成一片紅!”蟬鳴聲里,幾個女生踮腳張望,行李箱輪子在石板路上磕出清脆聲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