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天前那場秋雨浸潤的招新夜仿佛還在眼前,外國語學院院學生會的辦公室里,九月翻看著新成員們提交的工作周報,油墨未干的字跡間透著青澀與朝氣。彼時面試時緊張到攥皺報名表的雙馬尾學妹林小滿,如今已能條理清晰地記錄部門例會;那個能用三國語言朗誦詩歌的男生陳銘,正戴著藍牙耳機與留學生社團聯絡,牽頭策劃的跨文化交流活動方案已經修改到第七版。
這些新鮮血液的融入,讓辦公室里的打印機轟鳴聲都帶上了躍動的節奏,也讓即將畢業的大四成員們緊鎖的眉頭逐漸舒展。窗臺的綠蘿在暖黃色臺燈下舒展著新抽的嫩芽,葉片上還沾著不知誰灑下的咖啡漬,仿佛也在為這場蓬勃的更新歡欣鼓舞。
走廊盡頭的公告欄悄然更換了內容,換屆選舉的通知用燙金字體寫在深藍色卡紙上,宛如平靜湖面泛起的第一道漣漪。距離十月二十八日的換屆大會還有兩周時,關于候選名單的議論便如藤蔓般在學生會內部蔓延生長。
放學后的午餐時間,食堂的卡座區便成了消息集散地。餐盤里的意面漸漸凝結成塊,幾個干事壓低聲音討論著:\"聽說這次換屆早就內定好了,咱們就是去走個過場。\"
\"秘書部的周莉居然要當主席?上次部門聯辦活動,她連設備調試的突發狀況都處理得磕磕絆絆......\"角落里,外聯部的幾個老干事用刀叉狠狠切著牛排,金屬碰撞瓷碗的刺耳聲響,仿佛也在宣泄著某種不滿。
九月夾著餐盤路過時,特意放慢腳步。作為紀檢部成員,她比誰都清楚這些傳言背后的暗流。周莉是師范教育專業的大三學姐,此刻那個總是扎著低馬尾、說話輕聲細語的女生,或許正坐在辦公室里,用裁紙刀仔細修整著競選海報的邊角。
九月記得去年晚會籌備時,贊助商在活動前三天突然撤資,周莉連夜聯系三家校外機構,手機通話記錄密密麻麻列滿兩頁。最終,周莉用漢英日三語方案打動了國際教育機構的負責人,甚至爭取到雙倍物資贊助。但這些深夜的焦灼與堅持,外人卻鮮少知曉。
\"九月學姐,你覺得周莉學姐真的能行嗎?\"宣傳部的干事小吳抱著相機攔住她。九月低頭抿了口水,玻璃杯中冰塊碰撞的清脆聲響里,她想起周莉總在策劃案上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筆標注每個細節:紅色代表緊急事項,藍色是預算節點,綠色則標記著需要跨部門溝通的部分。
\"換屆不是選英雄,\"她斟酌著措辭,目光掃過食堂墻上懸掛的往屆主席合影,那些意氣風發的面孔下,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付出,\"而是看誰能把零散的齒輪組裝成精密的機器。就像我們紀檢部核查考勤,靠的不是鐵面無私,而是讓規則成為所有人都信服的齒輪。”
隨著選舉日臨近,辦公室的氛圍愈發微妙。外聯部的部長李然在例會上突然將鉛筆重重敲在會議桌上,震得水杯里的茶葉上下翻滾:\"秘書部的預算分配完全不合理!為什么文藝部的經費比我們多兩倍?\"
文藝部部長王悅冷笑一聲,指甲在手機屏幕上快速滑動:\"那是因為我們要辦國際戲劇節,設備租賃就是這個價。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