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條木凳很重,最小的孩子只能和大的抬著。而大的那個孩子,一邊抬著,還得一手另拿一條。
這樣抬著走過來,還真有點辛苦他們了。
張峰趕忙上前去接過來,說道:“還給我們拿板凳來啊,抬的累不累?”
“不累。”幾個孩子們大聲說道,語氣都很歡樂。
這表情,張峰這個當爹的很清楚——他孩子也是留守兒童,平時跟著爺爺奶奶在家,真的很孤單。
每次他一回去,孩子就黏在他身上,眼底也是有著這樣的光彩。
留守的孩子們,即使爺爺奶奶不讓他缺吃缺穿,但孩子們的天性就是惦記父母,喜歡年輕人在家。
他們盼望著父母回去,即使不能,那家里偶爾來個像父母那樣的年輕人在家熱鬧一下,也總是好的。
說不清這是為什么,但這是他所能感覺出來的。
一時間,他都覺得這些侄子們有點可憐了。
或許是因為,爺爺奶奶們懂的東西有限,不能像父母們回來時那樣,給他講新奇的東西、說一些沒聽過的事情、講一講外面的世界。
孩子們送了凳子過來,也很雀躍的擠在一張條凳上坐著,想聽聽這些大人們在聊什么,每雙眼睛都晶亮亮的,透著好奇。
江曉萱問他們:“你們想吃烤雞嗎?”
雞還腌著呢,想著反正沒什么事情,就不如再腌一會兒來著。
孩子們看著腌著的雞,嘻嘻的笑著,低下頭小聲說“不吃”。
家里的教育讓他們不能隨便伸手要別人的東西,但面對喜歡的,卻難以不動心。
他們的表情一覽無余,眉眼全都透著想吃。
江曉萱把烤雞給捏了幾下,讓作料入味,然后遞給周恒:“來,你幫我穿一下唄。”
這次是整雞烤,但也要用幾根棍子架起來撐開才行,那樣受熱會更加均勻。
這種打下手的話兒,周恒可以說很輕車路熟了,跟她配合得很好。
周恒先前就準備好了幾根柳枝的,直接穿破雞肉叉起來撐開,然后拿到火上烤著。
孩子們大概是沒有見過這樣吃雞的,都好奇的看著,時不時伸舌頭舔舔嘴唇而不自知。
有一個孩子,還很勤快的幫著火堆添柴呢。
江曉萱去不遠處的溪邊洗了手,回來把手在火邊烤著,順便問一個大點的孩子:“你們在哪里上學啊?遠不遠?”
她知道,龍溪村的孩子上小學就挺遠的——實際距離其實算不上遠,大城市的孩子們讀書,也有坐好幾站公交的呢。
但是比起接送的條件,那就真的是遠了。
村里都是爺爺奶奶,開電動三輪車或者摩托車接送。
不過這里的環境,比龍溪村可是要難啊,剛剛開車過來的路,她就知道。
原始的山路坑坑洼洼,忽高忽低,需要很高的開車技術才行。不過這樣的路,恐怕也很少有車開進來。
還好是天晴,路曬得很干,如果是下雨后,這路還走不了,估計會陷進泥里。
他們還只是來一趟而已,這里的人天天都要走這樣的路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