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人走出軍營,街道上便有許多百姓見到他們,紛紛朝他們隔空作揖。
雖然山丹的情況主要還是靠吃大鍋飯,可山丹的大鍋飯吃得十分富裕。
城內百姓,基本都是穿著比較新的布衣,而這得益于劉繼隆所發的麻布與夏衣。
向城東走去,肉眼可見的能看到城墻變遠了。
當然,這不是城墻會動,而是劉繼隆將山丹城東擴了。
原本的東城墻被推倒,整座城東擴三百步,不僅城墻需要重新修建夯實,四座城門也要重新選定位置。
好在山丹人口眾多,一萬多人僅耗時一個月,便將城墻的工程解決大半。
以如今的進度來看,應該能在七月末徹底完工。
“折沖!”
“折沖……”
一路向東走去,沿街百姓紛紛對劉繼隆作揖。
在東擴的區域,劉繼隆規劃了六個坊市,六百座小院來安置上次東略所解救的百姓,以及未來有可能被解救的百姓。
這些院子的圍墻是碎石摻和土磚夯實的八尺高墻,院內有主屋一間、耳房兩間,倒座房兩間。
如此院子,足夠生活七八口人,能滿足大部分人家。
這樣的院子還在修建,大概會趕在城墻完工前修好,能讓所有百姓都住在院內過冬。
百姓們知道是在為自己修院子,每個人也格外認真用功。
畢竟對于曾經是牧奴的他們來說,如今的生活宛若天堂,沒有人敢偷懶。
碎石路上滿是黏土、砂石、石灰等建筑材料。
在這片暫時比較雜亂的區域,劉繼隆很快看到了正在分房的馬成等人。
劉繼隆過于惹眼,還沒靠近開口,便已經有人朝他這邊看來,連連作揖。
馬成見狀轉過身來,見到劉繼隆后連忙小跑過來,高興指著遠處的一家六口道:“折沖,您猜猜那幾位是誰?”
“嗯?”劉繼隆翻身下馬,將韁繩交給崔恕的同時,打量起了十幾步外的那六口之家。
那是一對四十多歲的夫婦,其身旁站著一名抱著兩三歲孩童的清秀女子,在女子身后還站著兩名垂髫少年。
望著這六口之家,劉繼隆著實想不起來他們是誰。
“誰?”他疑惑看向馬成,馬成笑著上前引路,待劉繼隆走到那六人跟前,他才拍胸口道:“這便是劉折沖!”
“折沖……”
一聽來人是劉繼隆,幾人連忙作揖行禮,而劉繼隆也抬手道:“起來吧。”
說罷,他疑惑看向馬成,馬成這才道:“折沖,這兩位是趙遷的父母,這女子是趙遷的媳婦,懷里是趙遷的娃娃,那倆小子是趙遷的弟弟。”
“趙遷……”劉繼隆想起了趙遷,不由對六人作揖道:
“既是趙遷的家人,那便也是我的親戚了。”
“不敢不敢……”
幾人見劉繼隆如此謙遜,紛紛緊張的擺手。
趙遷不過是名兵卒,當初死后,酒泉發了五十畝府田做撫恤,而劉繼隆又派人送來了近百貫錢給他們。
在他們看來,劉繼隆是他們家的大恩人,他們怎么當得起劉繼隆的揖呢。
“院子安排了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