瞧著他的變化,劉繼隆心里欣喜,伸出手拍拍他:
“好了,你這些日子也累了。”
“你先在山丹休息三天,三天后再送糧食和牧群去鄯州吧。”
“是……”尚鐸羅作揖應下,隨后在劉繼隆示意中下去休息去了。
眼瞧著他離去,劉繼隆收回目光,繼續看向了城外不斷登籍造冊的百姓們。
時間緩緩流逝,三個時辰后所有百姓都登籍造冊結束,崔恕也帶著戶籍文冊上來找到了劉繼隆。
“折沖,這次尚鐸羅帶回的百姓都已經記錄在冊了。”
“五百七十六戶,二千二百余八口。”
“算上他們,城內外有一萬四千余二口,還有漢番二千二百兵額。”
“不過折沖……”崔恕有些猶豫道:
“這山丹的番兵越來越多,我擔心……”
“你擔心他們會鳩占鵲巢?”劉繼隆說出他的擔憂,崔恕也點頭承認。
“你的擔心不無道理,不過我相信經此一役,敦煌那邊的擢升文書很快便會送到山丹,山丹的兵額興許也能增長許多。”
劉繼隆的心情很好,崔恕能感受出來,因此他頷首道:
“若是能增長兵額最好,反正李別駕從張掖運來了五萬石糧食,即便交出一萬三千余石糧食給尚鐸羅帶回鄯州……”
不等他說完,劉繼隆打斷道:“尚婢婢找我借糧,我借了一萬石糧和五千只羊。”
“這……”崔恕話到嘴邊,不知道該怎么說劉繼隆。
瞧著他的模樣,劉繼隆爽朗笑出聲:“別擔心,他日后若是不還,那他放在我這里的這一千精騎,我也不還了!”
談話間,劉繼隆向城下走去。
日落黃昏下,二人身影一高一低返回衙門,各自休息去了。
劉繼隆回到內堂的時候,剛好見到曹茂在練字。
他走上去瞧了瞧,不免點頭道:“寫的不錯,比我好多了。”
“折沖,我哪能跟您比啊。”被夸贊一句,曹茂的臉有些發熱。
“確實比我的好看,不必謙虛。”
劉繼隆笑著肯定,畢竟他的字雖然已經練了一年多,但基本上是一板一眼。
相比較下,曹茂的字即便是不懂書法的人,也能看得出有幾分天賦在。
“好好練字,日后說不定你能成為我河西的大書法家。”
拍了一下他,劉繼隆便回到主位上,將自己的橫刀拿起來保養了。
過了約一刻鐘,曹茂練好字帖便連忙收拾起了書房的紙筆硯墨,去廚房為劉繼隆燒熱水去了。
等他端出一盆水為劉繼隆泡腳的時候,劉繼隆想到了軍營內的事情,不免詢問道:“這些日子在學堂學的怎么樣?”
“學的挺好的,先生們教的也很好,就是這官話說起來比較拗口,得多練。”
河西漢人畢竟幾十年不曾說漢話了,類似劉繼隆這種人還是比較少的,尤其是在平民中。
正因如此,學習漢話不比掌握一門外語容易。
劉繼隆教了曹茂一些學習漢話的方法,寒暄幾句后便將腳洗干凈去休息去了。
翌日,山丹人口增加的情況,以及河湟局勢的變化被劉繼隆以手書的形式送往了張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