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二……砸!”
“嘭!!”
寒冬臘月間,按理來說,應該是百姓居家休息的日子。
然而在這樣的日子里,劉繼隆卻沒有休息,而是帶著山丹的幾千男丁出城修建水堤、暗渠。
河西耕地灌溉所用的水,基本都來自祁連山,而祁連山的枯水季不是夏季,反而是冬季。
因為夏季積雪融化才有雪水流下,而冬季天寒地凍,水流反而會變小。
山丹的地形導致了它每年的蒸發量不會低,因此劉繼隆想在走之前為山丹百姓修建足夠多的坎兒井和暗渠。
坎兒井的起源眾說紛紜,但它的工作原理卻并不復雜。
山丹的水源主要是祁連山雪水匯集而成的丹水,好處是集水段較長,出水量較大,水量穩定,但壞處就是蒸發量大。
如果祁連山在冬季的積雪不足,來年入夏后,丹水就會因為蒸發量太大而水位下降。
劉繼隆要做的,就是為丹水布置多條暗渠,將暗渠分布在農田灌溉區。
這件事說著很簡單,做起來卻并不容易。
首先要預測災年水位,將低處的水引入高處的暗渠,再將暗渠中的水引入地表的灌溉區。
為了滿足這一條件,劉繼隆特意讓人挖掘出多條渠道,然后派人用石塊、黏土壘砌封頂,只留下引水的十余處缺口。
這樣的渠道,一共挖掘了上百條,長則數里,短則百步。
每一條渠道對應丹水旁的巨型水轉翻車,利用水轉翻車將水引入暗渠內,再利用人力腳踩的小型水轉翻車將水引入灌溉區的明渠,使得每一片耕地都能得到灌溉。
這些東西對于劉繼隆來說并不難,畢竟他前世見過不少這種明清時期的灌溉方式,但放在大唐就顯得有些天馬行空了。
在他的吩咐下,上百條暗渠和數百條明渠覆蓋了數萬畝新開墾的荒地。
當然,比這更重要的是,劉繼隆還教會了山丹的直白、百姓們這種方法。
日后哪怕他不在了,百姓們也能集中力量,為后續新開墾的荒地挖渠建渠。
“好了,差不多就是這樣,接下來只需要注意調整水轉翻車的高度就行。”
劉繼隆擦了擦汗,不忘對崔恕吩咐道:“弄些姜茶來喝喝,免得風寒。”
“是!”崔恕應下,連忙讓人去辦。
與此同時,劉繼隆也解散了前來學習的直白,讓他們帶著百姓修建明渠和暗渠。
很快,山丹城外的百姓便熱火朝天的干了起來。
他們不是傻子,誰都清楚這些明渠和暗渠修好后受益的是他們,更何況劉繼隆還讓人在城外布置了大庖廚,提供百姓們所需的飯食。
吃著官家飯,干著自家的活計,每個人心里都美滋滋的。
望著他們,劉繼隆吐出一口霧氣,隨手接過馬札坐在了荒地里。
“刺史,這大雪封山的,如果尚摩陵那群番賊去圍攻番和,您說老酒能守住嗎?”
馬成坐在一旁詢問,劉繼隆聞言頷首道:“他們還能有多少甲兵?”
“如果他們強攻番和,酒居延就算再不濟,也能殺敵倍之,到時候尚摩陵他們連三千甲兵都拉不出來,何談防守?”
“依我之見,這群家伙當下估計在加固城防,等著我們去進攻他們呢。”
“呵呵……”馬成不免笑道:“這群番賊還不知道我們山丹投石機的厲害,在這玩意面前,別說嘉麟、就連姑臧都不值一提。”
馬成這話有些自大,不過現在的山丹確實有底氣說出這種話。
從大軍返回到如今,過去三個月的時間里,山丹匠作坊內制作了十余臺投石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