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淮深收復涼州全境了?”
他走上前扶起朝他作揖的輕騎伙長,伙長也激動點頭:“收復了!張節度使率劉刺史收復涼州全境,眼下恐怕已經向蘭州、會州進軍了!”
“節度使,從河西通往關內的三條官道,很快就要打通了!!”
伙長十分激動,可張議潮比他更激動。
“好啊!好好好……”
張議潮攥緊拳頭,深吸一口氣道:“命淮深將消息傳往長安,讓大兄告訴至尊,涼州收復,官道暢通!!”
歷經九十年,被阻斷的河西官道,終于暢通無阻。
哪怕是喜歡勾心斗角的李恩、索忠顗等人在聽到這則消息時,心頭都忍不住的升起一絲自豪。
他們沒有借助大唐的一絲力量,而是僅憑自己的力量,便收復了河西全境,打通了官道。
眼下,他們還要收復會州和蘭州,甚至收復整個隴西,恢復昔年隴右道的盛況。
“昭昭大唐,天俾萬國!!”
張議潮高興大笑,院內眾人臉上也都是藏不住的笑意。
哪怕這件事并不符合他們的利益,可他們卻還是忍不住的高興。
“節度使,如今河西收復,我們理當向朝廷請表河西節度使旌節!”
“沒錯,唯有得到河西節度使旌節,才能向四夷彰顯我們的地位!”
“節度使,請表河西節度使旌節……”
隨著眾人反應過來,他們紛紛建議張議潮向長安報捷,同時請表河西節度使旌節。
在河西人的眼底,唯有獲得了河西節度使旌節,才能洗刷他們曾經投降過吐蕃的冤屈。
張議潮聞言高興,連連點頭:“好!這件事就由李別駕去辦吧。”
“向朝廷請表河西節度使旌節,請朝廷封賞此次東征有功的將士們!”
說罷,張議潮便打開張淮深的帛書,以帛書內容,討論起了此次東征將士的封賞事宜。
此役功勞最大者,無疑是作為主帥的張淮深,其次是蘭州刺史劉繼隆,再往后是會州刺史索勛和山丹折沖都尉李儀中……
張淮深將眾人的功勞都列在了帛書上,不足兩尺長的帛書,寫下了上千表功內容。
在張議潮將內容公布后,眾人卻都啞然了。
無他,全因他們都知曉了帛書中的內容。
劉繼隆毫無疑問是功勞最高者,可他如今不過十九歲,還已經擔任蘭州刺史,以他的功勞,拔擢二級不成問題。
可問題在于,讓他拔擢二級,那是連張議潮都沒有資格冊封的官職。
“在下以為,可以任劉繼隆為甘州刺史、涼州防御使!”
“沒錯,劉繼隆可為甘州刺史、涼州防御使!”
忽的,李恩、索忠顗二人站出來作揖,為劉繼隆表功。
只是二人的話,瞬間就讓衙門內眾人冷靜下來。
張淮深已經是甘涼節度使,如果劉繼隆再擔任甘州刺史和涼州防御使,那甘涼的事情應該由誰拍案決定?
李恩和索忠顗,顯然是想讓甘涼二州找不出個能拍案的人,這樣才能方便他們在甘涼安插人手。
這般想著,其余人也蠢蠢欲動。
只是不等他們開口,張議潮便沉聲道:“我準備向朝廷上表劉繼隆為河渭節度使!”
“河渭節度使?!”聽到張議潮的話,眾人紛紛失聲議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