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嗚吼!!!”
霎時間,校場上歡呼一片,不論是長者還是孩童,亦或者是成人,他們雀躍著、叫嚷著、發泄著自己心中的激動。
劉繼隆話里說的很多東西他們不懂,但他們聽到了一件事……
自即日起,他們不再是奴隸!
“好了,開始登籍造冊吧!”
望著百姓慶祝的海洋,劉繼隆臉上笑容燦爛,側頭看向尚鐸羅他們。
接下來,鳳林縣城成為了尚鐸羅他們的主場。
他們雖然還穿著甲胄,可卻干起了直白的活。
他們讓百姓們各自回家等著,并在之后率領兵卒上門,負責為每條街巷、每所房屋的百姓們登籍造冊。
他們被編為了民戶,可暫時用的卻是軍隊的編制,因為這更方便帶領他們恢復生產,建設鳳林縣。
從午后到黃昏,上千精騎化身直白,很快統計好了鳳林縣的人口情況。
入夜,在油燈昏黃的光線下,劉繼隆也拿到了城內最新的人口文冊。
“這鳳林縣,現在有一千四百六十七戶,六千二百四十五人,成丁的男子一千八百三十二人,未成丁的男娃娃有一千九百五十六人。”
“按照我白天說的,把他們編為八個團,其中隊正以上的官職,都得讓軍中識字的弟兄來擔任。”
劉繼隆說著自己的想法,尚鐸羅聽后忍不住詢問道:“刺史,這些人都發軍餉嗎?”
“不發。”劉繼隆解釋道:“我的話,你們選一個人記下,要在五泉、抱罕和以后我們收復的其它地方執行,直到我改換制度為止。”
聞言,斛斯光連忙起身從劉繼隆桌案上取過毛筆和空白的文冊,擔當起了記事員。
見他準備好了,劉繼隆這才說道:“隴西的生產被旱情和戰爭所破壞,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恢復生產,所以要施行兩套制度。”
“第一套是原本的軍隊制度,這群人照樣的發餉,平日里的掃盲、訓練都不能落下。”
“第二套就是我今天說的這套制度,我管它叫民兵制度。”
“雖然和軍隊的編制一樣,但只有我們派來擔任官員的將士們有軍餉,伙長和老百姓是沒有的。”
“我之所以要搞民兵制度,為的就是恢復生產。”
劉繼隆解釋了自己要搞民兵制度的原因,給斛斯光充足記錄的時間后,他這才繼續說道:
“你們都是當兵的,不用我說也清楚百姓和軍隊的區別。”
“軍隊下發任務,那是責任到人。”
“現在這套民兵制度,是責任到戶。”
“軍隊的任務是掃盲、訓練、作戰。”
“民兵的任務就是耕種糧食、收割糧食、日常除草,以及挖掘水渠、修建水車、復耕土地等等。”
“實際上和徭役沒有區別,但是我們不能干讓百姓吃虧的事情。”
“現在是大旱,糧食緊張,所以要施行配給制,每個人都得干活。”
“等旱情過去,隴西的生產恢復到曾經,那我們就換回正常的制度。”
經過劉繼隆這番解釋,眾人這才清楚了他所說的民兵制度是個什么制度。
不過在他解釋過后,新的問題又出現了。
尚鐸羅舉手提問,劉繼隆頷首示意他開口。
“刺史,我們全軍不過二千九百三十二人,著甲的弟兄也這些。”
“鳳林關的那些敵軍投降過后,我們應該可以擴招幾百人,但總數也不過三千多。”
“按照您的說法,每五十戶百姓就要留一個弟兄帶領他們恢復生產,加上民兵各級武官,需要用的人就多了。”
“這一來一去,起碼要從軍中抽出三四百個識字的弟兄。”
“這識字的弟兄有多難培養,您比我們更清楚。”
“我們現在還要收復臨州和渭州,尚延心這次逃跑是因為沒有防備,可現在他跑去臨州,自然就有了防備。”
“他們的兵力不低于四千,我們人數本來就少,還要抽調二三百人去帶領百姓做事,這……”
尚鐸羅沒有繼續說下去,可他的話卻贏得了堂內眾人的認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