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人這般想著,不多時便各自散去休息了。
翌日天未亮,三人便帶著狄道城內的所有吐蕃軍民撤離,僅留下了四千余口奴隸……
從狄道走東南方向的臨渭官道,需要經過大來古、武階谷和高城嶺。
這九十余里路中,前面的五十里谷道還算好走,因此他們花費一個白天便趕了五十里路。
不過抵達高城嶺后,前方的官道就漸漸變窄,逼得他們不得不停下休息。
“娘賊的,就這么走了,我心不甘!”
折逋諱一拳砸在身前樹干上,不忿道:“我們在高城嶺設營,以此來伏擊他如何?”
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,可尚延心和魯褥月卻根本不予理會。
此時他們只想撤回渭州,等待薛逵來接收他們。
至于伏擊劉繼隆,他們根本沒心思。
“娘賊的,不伏擊他,那還不如投降他!”
折逋諱說到底還是舍不得臨州,畢竟他在臨州經營多年,突然讓他放下,他哪里能接受。
為了臨州,哪怕是投降劉繼隆,他也認了。
“哼!”尚延心冷哼道:“我可不會投降劉繼隆!”
他在劉繼隆手上多次吃癟,若是投降劉繼隆,那他最后一點骨氣也沒了。
見他如此,折逋諱只能將目光投向魯褥月,可魯褥月卻道:
“劉繼隆根本不得唐廷信任,投降于他,他能給我們什么?”
“反倒是投降唐廷,唐廷的至尊十分大方,隨便給我們幾萬匹絹,都能讓我們下輩子衣食無憂。”
“況且秦州、原州、威州、維州等地同族甚多,唐廷卻根本不敢用他們。”
“現在我們過去了,唐廷也能以我們為主,招撫這些同族參軍了!”
魯褥月想的很好,他要效仿沙陀和黨項,投降大唐后,憑借大唐境內的吐蕃百姓,將利益最大化。
見他這么說,折逋諱也不再說什么,只是等待大軍扎營后,返回牙帳休息去了。
倒是在他們休息的同時,劉繼隆也率領大軍,浩浩蕩蕩的入駐了狄道城。
狄道位于洮水河谷間,筑城歷史已有上千年。
河谷東西寬十里,南北長百余里,即便隴西遭遇旱情,洮水卻依舊滋潤了河谷兩岸。
“這狄道自寶應元年淪陷,至今已有九十一年時間了。”
馬蹄聲在狄道城甬道作響,同時響起的還有帶著河西口音的官話。
不多時,隨著隊伍走出城門甬道,擺在劉繼隆他們面前的,是跪伏一地的“百姓”。
長街上,衣衫襤褸,瘦骨嶙峋的百姓跪在街道兩邊,五體投地。
他們如昔年迎接邏些城使者時一樣,擺出了奴隸該有的姿態。
望著他們,劉繼隆勒馬駐足,用吐蕃話吶喊:“臨州已經被解放,自即日起不再有奴隸!”
“全部給我站起來!不準跪!!”
他的聲音很“小”,因為無法傳到每個奴隸的耳朵里。
他的聲音很“大”,因為對于能聽到的奴隸們來說,這句話振聾發聵……
麻木的眼神有了光亮,那些跪伏的百姓開始小心翼翼的抬起頭,看向了那道身騎白馬的高大身影。
“都站起來,不準跪!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