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出兵鄯州的事情,各州準備如何了?”
他坐在主位詢問,而左首位的高進達聞言作揖道:
“距離出兵鄯州還有些時間,眼下各州還在夏收,等夏收過后,距離較遠的成州、武州、松州等鎮兵馬便會出發。”
“河州那邊,馬刺史已經準備好民夫和軍糧了。”
“火藥呢?”劉繼隆詢問。
對此,高進達也回應道:“陳濟通說需要您的符節。”
“好!”劉繼隆頷首,緊接著取出腰間的符節丟給曹茂:“告訴陳濟通,從火藥廠往河州運三千斤火藥。”
“另外把注意事項告訴馬成,這三千斤火藥若是爆炸,起碼要死幾十上百人。”
“是!”曹茂應下,而劉繼隆也沉思了起來。
根據崔恕提供的情報,鄯州的兩座城池,無疑被拓跋懷光經營的十分堅固。
即便軍中有黑火藥,也并非就能輕松攻破。
劉繼隆不是沒想過制作火炮,只是他也不知道怎么制作火炮。
他試圖用澆筑法來制作火炮,結果制作出來的火炮坑坑洼洼還十分沉重。
不僅如此,幾次放炮過后,炮身也出現了裂痕,有炸膛的風險。
此外,他們手中黑火藥的威力太小,射程太短,十斤炮彈只能打出二百步遠,威力還不如配重投石機。
顯然,他想要發展出成熟的火炮,就必須讓火藥的威力提升,并憑此提升射程才行。
只可惜他不懂火藥,而工匠按照他所說的“一黃二硝三木炭”的配比,也無法調制出威力更大的黑火藥。
這讓劉繼隆時常懷疑自己把配比記錯了,因此他放開了對火藥配比的權限,讓陳濟通帶工匠小心實驗。
只是實驗火藥歸實驗,量產的火藥還是以他給出的配比進行量產的。
“我去礦區前問你們火藥的產量能不能提高,現在有結果了嗎?”
劉繼隆詢問崔恕,崔恕慚愧作揖道:“木炭還好說,可硫磺和硝石的開采量太少。”
“以隴右的情況,每年能穩定產出三萬斤火藥,但大部分都得用來開礦。”
“不能增加人手?”劉繼隆疑惑詢問,高進達與崔恕同時搖頭。
“岷州的硫磺雖然不少,但想要運輸下山十分困難,加上山體脆弱,也無法用火藥開路,所以產量提不起來。”
“另外,硝石的產量不多,即便投入人手開采,也不會獲得太多的硝石。”
“與其招募數百人開采,倒不如直接從河西采買來得便宜。”
問題擺在眼前,劉繼隆因為硫磺而來到隴右,卻因為硝石要與河西做生意。
好在他在得知隴右硝石產量不多后,便有了收復鄯州,開辟與河西商道的想法。
“這件事我也想過,但不能由我們開口。”
“不過以河西如此局面,想來等我們收復鄯州后,張淮深會主動派人與我們溝通的。”
“此外,我對……”
劉繼隆給眾人吃了顆定心丸,隨后說出了他的想法。
由于唐廷對河西的封鎖,河西的這些商貨只能通過走私前往關內道,走的量很小。
唐廷敢封鎖河西,卻不敢封鎖隴右,而隴右也就可以重啟絲綢之路,借此養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