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于隴南這些較為潮濕的地方,頂多藏粟五年,藏米三年。
這種“粟九五、米五三”的儲糧手段,是這個時代官倉普遍的儲糧標準。
有些不達標的官倉,甚至還達不到這個標準。
劉繼隆倒是不要求能達到“粟九米五”的標準,只要粟米和小麥能存放六年就足夠了。
“節帥,我們的糧食夠吃,為什么要買糧?”
崔恕與高進達不解,劉繼隆見狀則是說道:“我們這位至尊,眼下已經四十有六了。”
“大唐自順宗以來,沒有一位皇帝能活過五十歲。”
“開國以來,能活到六十歲及以上者,也不過高祖、玄宗和德宗罷了。”
“大中至尊如此年紀,遲遲不立儲君,長安那邊恐怕都在想著站隊和爭儲。”
“若是雙方爭論不出個結果,那距離亂世也快了……”
劉繼隆倒是開門見山,高進達與崔恕聽后點頭。
畢竟自秦以來,歷朝歷代的國祚基本都在二百年左右,而大唐距離開國已有二百三十八年,已然超過了東漢和西漢。
更別提當下時局并不樂觀,確實有亂世之象。
“若是能遷徙淮南那幾十萬口饑民過來,我們在亂世中便能自保了。”
高進達還在念想著淮南的那幾十萬饑民,劉繼隆卻搖頭道:“幾十萬饑民還只是紙面上的,事實遠不止這些。”
“這……”高進達愕然,崔恕也有些錯愕。
幾十萬饑民對于二人來說已經很多了,要是真的不止這些,那大唐恐怕真該亡了。
面對二人錯愕的表情,劉繼隆也只能搖頭唏噓。
唐廷毀于藩鎮,卻也因為藩鎮而得以延綿,實難評價。
“不用管淮南的事情,反正現在山南西道的口馬停了,既然停了,就把錢拿去劍南道買糧吧。”
劉繼隆交代著二人,二人也漸漸回過神來,作揖應下。
雖說淮南饑荒、關中米貴,但劍南道的糧食卻并不貴。
如果不是擔心唐廷日后封鎖,劉繼隆也不會頒布那么多的開荒屯墾政策。
畢竟比起勞心勞力的開荒屯墾,做畜牧生意后從劍南道買糧更為便宜。
不過劍南道糧食便宜也就這幾年了,等大唐與南詔撕破臉皮,劍南道的糧價便會飛漲,十幾年后說是遍地饑民也不為過。
趁著劍南道糧價便宜,先積蓄滿四個大官倉再說。
這般想著,劉繼隆便將此事交給高進達和崔恕了。
幾日后,論恐熱的首級送抵狄道,與劉繼隆手寫的請表一同送往了長安。
好在這兩件東西送抵長安時,已經是八月二十,中秋過后,不然李忱還真的吃不下飯了。
事是好事,但好事也得看是誰處理的。
至少對于李忱而言,他并不希望論恐熱死于劉繼隆之手。
果然,隨著他打開劉繼隆的請表,他很快就看到了劉繼隆對他與朝廷的吹噓,無非就是仰賴陛下圣明,才得以誅殺此僚,為河西十余萬百姓報了血海深仇。
吹噓過后,劉繼隆便開始哭慘,例如折損多少兵卒、多少軍馬等等,無非就是想著讓朝廷犒賞。
一份請表,看得李忱額頭青筋暴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