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他們看來,隴右擁兵不足二萬,轄民不過二十余萬。
如此實力的藩鎮雖少,卻也算不得什么。
只要皇帝有決心,官員有手段,也并非鎮壓不了隴右。
當然,這是唐廷看來的,而對于了解隴右潛力的李商隱而言。
隴右足夠和唐廷打一場持久戰,哪怕隴右的結局好不了,但唐廷也必然要自食惡果。
“朝廷視我等為仇寇,依義山兄所見,朝廷對我隴右是何等態度?”
劉繼隆沒有回答李商隱的話,而是岔開話題,詢問起了朝廷對隴右的態度。
對此,李商隱沒有隱瞞,而是直接道:“勢弱則安撫,勢強則剿滅。”
“說得好!”劉繼隆笑著點頭,并不因為其這么說而難堪。
不過叫好過后,他又繼續詢問道:“若朝廷勢強,試圖圍剿隴右,義山覺得又會如何?”
二人的話題漸漸大膽了些,因此李商隱也不得不沉思盤算了起來。
唐廷的財政,李商隱雖然不知具體,卻也能猜出大概,畢竟昔日他也與令狐楚談及過這些問題。
唐廷要是想剿滅隴右,以當下的財政情況是萬不可能的。
正因如此,圍剿隴右前的第一步就是增加財政,而增加財政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搜刮百姓。
問題在于,朝廷對百姓的搜刮盤剝已經不淺,從關中到山東,從河東到江南……不說餓殍遍野,卻也能稱得上遍地饑民。
短期加稅,百姓們還能撐住,可若是長期加稅,必然遍地起義。
想到這里,李商隱才緩緩開口道:
“朝廷若是想要剿滅隴右,必然會增稅,而后向隴右四周增兵。”
“在下官看來,朝廷顯然低估了節帥和隴右。”
“朝廷若是想要圍剿隴右,先不提良將,單說兵將就不該少于十萬。”
“以下官在東川的了解來看,征調十萬兵馬圍剿隴右,每月所耗不下三十萬貫,每歲接近四百萬貫。”
“以節帥對隴右的經營來看,即便朝廷征調十萬兵馬進逼,短期內也難以拿下隴右。”
“只要日子拖長,淮南等地必然動亂,屆時流民四起,哪怕拿下隴右,局面也不好控制……”
說到這里,李商隱又覺得自己把劉繼隆說的太差,又找補道:
“更何況即便拿下隴右,也未必能拿下節帥,節帥大可率兵撤往吐谷渾,占據吐谷渾自立。”
“吐谷渾我是不會去的。”劉繼隆將其打斷,隨后說道:
“當今的這位至尊倒是想要對我動兵,但他決斷不足,擔心短期拿不下我,故此以安撫為主。”
“即便后續有新君即位,也需要考慮清楚國庫情況,才敢對我下手。”
“不過隴右的位置確實重要,朝廷始終要對我下手,到最后就是看誰的戰略定力更足罷了。”
隴右的位置太重要了,唐廷不可能放任不管。
隴右愈強大,關中愈不穩。
正因如此,唐初開國時,李世民才會在入主關中后,先對薛舉動手。
現在的劉繼隆相當于小號薛舉,唐廷對他需要格外小心。
不過不管怎么樣,唐廷始終還是會對他動手的,而他也一直準備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