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目光看向楊復恭,楊復恭也知道西川不能亂,因此只能躬身作揖:“下官……領令!”
他作揖退下,事后馬不停蹄向北疾馳。
待他趕到臨州狄道時,卻已經是四月初二。
他被帶到都護府正堂,而劉繼隆早就在此等待了。
高進達、李商隱、崔恕、張昶、曹茂等五人目光看著他,他也當即作揖道:
“西川有饑民,此事節帥應該知道。”
“下官此次前來,不是來追問逃入隴右饑民之事,而是為了口馬貿易而來。”
劉繼隆雖然沒有猜到楊復恭的目的,但隱隱也知道西川需要錢。
本以為是糧食貿易,結果卻是口馬貿易。
想到這里,劉繼隆眼神閃爍:“楊監軍何解?”
眼看劉繼隆還在裝傻,楊復恭深吸一口氣道:
“西川饑民近十萬,若是不撥錢糧賑濟,饑民遲早生變。”
“使相有好生之德,故此希望能販賣口馬籌措錢糧,以賑饑民。”
“雖以口馬販賣為由,然實則以賑濟饑民為根本。”
劉繼隆見狀頷首,隨后詢問道:“莫不是要以老弱作口馬?”
他在調侃白敏中此前販賣老弱作口馬的事情,楊復恭也自然知道,但他面色如常,養氣功夫極好。
“魏使相以饑民為根本,深知老弱走不到隴右,故此以青壯作口馬遷入隴右,還請劉節帥定個價錢。”
劉繼隆確實想要人口,眼見楊復恭開門見山的著急模樣,當即開口道:
“賑濟饑民,此為善舉,而饑民流入隴右,某自當保境安民,使他們安居樂業。”
“魏使相善舉,某也有心助其一臂之力。”
“不如這樣如何,某愿意男三貫,女二貫的價格買賣口馬,楊監軍以為如何?”
西川遭遇災情不假,但由于累年存糧,西川各大糧商卻沒敢哄抬糧價。
西川的糧價,如今是每石米五百錢,比往年略貴不到一百錢罷了。
以劉繼隆開出的價格,一個男人能賣出六石米,女人四石米。
如果西川販賣兩萬青壯,就能得到十二萬石糧食,足夠讓剩余六萬多饑民吃到秋收。
楊復恭聞言也知道劉繼隆給出了良心價,因此也沒有討價還價,而是直接說道:
“既然如此,還請節帥押運錢財前往松州,下官自然會安排饑民走翼州進入松州。”
“好!”劉繼隆應下,隨后示意楊復恭請便。
楊復恭也沒有逗留,轉身便離開了都護府,騎馬著急趕回成都。
在他走后,高進達這才開口道:“西川饑民如此多,節帥為何不壓價?”
“不必。”劉繼隆搖頭道:
“這是個好機會,沒有必要為了那幾千貫耽擱時間。”
“更何況魏謨此舉若是被朝廷所知,恐怕他這西川節度使也做不下去了。”
“這件事,還是早些敲定比較好!”
話音落下,劉繼隆看向曹茂:“山南西道沒有表態嗎?”
“沒有。”曹茂搖頭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