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明軍隊百萬,每年軍餉度支一千多萬,結果卻連調遣幾千人都需要討論半天。
群臣唏噓時,白敏中卻接上道:“陛下,昨日徐州奏表,武寧軍節度使田牟病卒任上,請派節度使。”
“田使君病卒了?”
李漼錯愕,他沒想到田牟才調任武寧軍沒兩年,結果就病卒了。
“這……田使君病卒,不知武寧軍節度使及徐泗等四州觀察使,應該派遣誰去擔任?”
武寧軍,這可以說是淮西被平后,江淮地區最令人頭疼的藩鎮了。
在大中年間,他們就三次驅趕節度使,而今田牟好不容易坐鎮兩年又病卒。
想要鎮住武寧軍,一般人還真不行。
“宣歙觀察使溫璋治軍甚嚴,其人至宣州后,昔日作亂的宣州軍在其手中井然有序,不如調其擔任武寧軍節度使?”
令狐綯主動作揖開口,而白敏中卻皺眉道:“不可!”
“眼下浙東叛亂未平,貿然調離溫璋,恐有不妥。”
話音落下,白敏中看向李漼并作揖道:
“陛下,臣觀上次出使南蠻的中使楊知溫謹慎,不如調其擔任武寧軍節度使。”
“這……”李漼眉頭微皺,裴休也適時開口道:
“這楊知溫未曾領過兵馬作戰,恐怕鎮不住武寧軍的那些驕兵悍將。”
“無礙!”白敏中底氣十足道:“朝廷數萬大軍齊聚浙東。”
“倘若武寧軍作亂,可令崔使相率軍北上,將其討平后拆分。”
站在白敏中的角度看,武寧軍所管轄的地方太大,也太致命。
徐泗四州位置重要,又是漕運要道,加之武寧軍中銀刀、雕旗、挾馬等軍跋扈,武寧軍可以說就是個隨時會燒起來的篝火堆。
如果能趁此將其拔除,對日后的朝廷也是一件好事。
“既然如此,便依照白相所言吧!”
李漼眼見國事談的差不多了,當即便耐不住性子站了起來。
鴻臚寺卿見狀,當即唱聲:“退朝!”
“上千萬歲壽……”
百官紛紛唱禮,而此次常朝,依舊沒有超過三刻鐘。
散朝之后,李漼便返回咸寧宮去聽曲看戲去了。
對于他的作為,文武百官雖然都知道,卻并沒有議論此事。
畢竟就連他們府上也不缺少伶人及樂師,只不過不如宮中多罷了。
百官相繼退朝,而皇帝的旨意與朝廷的政令也先后發往了各處。
在此期間,由夏侯孜防守的嶲州防線開始出現松動。
祐世隆率軍攻破嶲州的沙野、越嶲、可泉、普安、蘇祁等縣城,夏侯孜退守臺登縣。
臺登縣城是嶲州的最后一道防線,倘若此地也丟失,那大禮軍隊就能殺入黎州,進逼大渡河。
正因如此,夏侯孜不斷調集兵馬,壓馬軍、騾軍及精騎等兩萬兵馬嚴防死守。
前線失利的消息傳回后方,劍南道百姓恐慌,榮、嘉、眉等州不少富戶都變賣家產,向著遷居。
與此同時,劍南道的糧價也從每石七百文,漲至每石九百文。
隨著劍南道糧價上漲,京畿、山南、江南西及淮南等道的糧價也開始連帶上漲。
加上貪官污吏的不斷催繳,逃亡的百姓數量越來越多。
淮南道有官員奏表“淮南百姓逃亡過半”,但李漼并不擔心,都將事情交給了南衙北司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