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很激動,畢竟能與節帥說話,這是很大的榮耀。
“那位郎君請上前來。”
劉繼隆做出請的手勢,不多時便有一人擠到了前面。
他年紀二十七八,與劉繼隆差不多,但身材卻不過五尺二三寸,一米六五左右。
這樣的身材,基本上是這個時代中,平民中的中等身材。
“節帥,我家中是狄道的,在洮州坊居住,家中有三十七畝公田,十二畝墾荒田,有阿翁、阿娘及我和弟妹五人。”
“去年留下口糧后,賣糧得了一千三百五十錢。”
“每年入冬后,為衙門制作麻布還能得個六百錢。”
男子的話,基本代表了除烈屬、工匠以外,絕大部分平民的生活。
甚至男子的家庭,還是平民中中上的環境了。
饒是如此,全年除口糧外,也不過能有個兩貫不到的收入。
“好大男兒,為何不去從軍?”
“對啊,去從軍也好啊!”
劉繼隆還在思考,人群中卻已經有了不少人在“教導”男子了。
男子卻也無奈,只能道:“我阿翁年紀大了,弟妹尚幼。”
“我若走了,阿娘肯定種不完家中田畝,只能交給別人耕種。”
“即便有了軍餉,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。”
見男子這么說,那種教導聲也漸漸小了下來。
劉繼隆這時也回過神來,思考過后說道:
“是否是年紀太大,當初未曾獲得讀書的資格?”
“嗯!”男子連忙點頭,劉繼隆聞言心底嘆氣。
隴右的教學資格有限,尤其是七年前。
這男子七年前就已經及冠了,自然沒有獲得讀書的資格。
區區兩貫錢的收入,基本上只夠買柴布油鹽醬醋茶等物,吃肉都是念想中的事情。
“你今日來西市作甚?”
劉繼隆詢問起男子,男子說道:“我來幫隔壁的王翁賣菜,每日可得五錢,午后王翁將菜賣完,我便去城外開荒。”
聽后,劉繼隆思量片刻,接著說道:
“我雖是節帥,卻不能以權謀私,然你家中情況特殊,我便教你一招生財之道。”
“多謝節帥!”
話音落下,男子連忙作揖行禮,而劉繼隆也看向肉鋪掌事:“取紙筆來。”
“是!”掌事連忙取來紙筆,劉繼隆見狀思考片刻,隨后揮手寫下內容。
待墨跡變干,劉繼隆將紙張取下,遞給男子說道:
“這是一種小食,你回家讓你那讀了書的二郎為你解惑,嘗試看看,應該能解開局面。”
隴右不是沒有小食,但基本都是這個時代的小食。
劉繼隆所寫的小食叫做“驢打滾”,是明代才出現的小食,主要以糯米粉和黃豆粉制作而成。
“多謝節帥!多謝節帥!”
男子知道劉繼隆不喜歡看百姓下跪,因此連忙三次作揖。
劉繼隆看后笑道:“三次便足夠了,若是繼續,旁人莫不是以為我與你在成親呢。”
“哈哈哈哈……”
四周百姓哄然大笑,男子也憋紅了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