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姓們倒是沒有料到,自家節帥還有這么愛說笑的一面。
“好了好了,我去其他商鋪和攤位看看。”
劉繼隆笑著開口,百姓們自發讓出一條路來。
接下來,他去看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及布匹等物,又詢問了蔬菜和水果價格。
哪怕此時不應季,但百姓們最能記住這些東西的價格。
這么一趟走下來,劉繼隆把大部分物價都了解了清楚。
冬季的干菜價格在每斤十錢到二十錢左右,春秋兩季的蔬菜價格則是在每斤三錢到五錢左右。
青菜、韭菜、芹菜和白菜是百姓們最常吃的蔬菜,余下就是一些野菜。
期間遇到隴右境內其它州的官商,隊伍中有不少小廝。
通過他們,劉繼隆倒是了解到不少其他州的情況。
臨州基本不接受外來移民,因此這幾年的移民浪潮并未席卷臨州。
但是其他州在遷入移民后,物價不可不免上漲,只有糧價格外穩定。
在其他州,一戶五口人頂多只有二十幾畝熟地,基本只夠自己和家人口糧。
想要增加財富,唯有開荒和務工這兩條路。
大部分人選擇的是參與開荒,起碼開荒期間,衙門能保障他們的口糧。
少量人選擇務工,基本也就是幫衙門去干活,因為隴右沒有徭役,所以干活是需要給錢的。
曾經民夫的工錢是每月七斗糧,如今換成錢后,工錢通通日結,每日十二文。
不過隨著各州縣的設施完善,所以務工的機會還是很少的。
現在機會最多的州是涼州,畢竟涼州經歷戰火,百廢待舉。
盡管張淮深將涼州經營不錯,但他們那套辦法,基本都還是同時代的辦法。
隴右的許多設施,則是明清時期才會出現的設施和手段,所以需要的民夫還很多。
仔細詢問過后,劉繼隆大概了解了如今百姓生活的困境。
耕地不足,工作機會太少是兩個最大的問題。
至于被壓榨和欺負這種事情,至少都察院抓的還算嚴,劉繼隆并未聽到市場內百姓檢舉。
偶爾有人檢舉,也都是檢舉各坊市直白偏心如何如何。
不過細細聽下來,大多都是檢舉人自己過于執拗,覺得直白不幫自己而幫別人,便是以權謀私。
檢舉人自己倒是不曾曾想,被幫助之人的家庭情況與自己的情況如何。
對此,劉繼隆也只是笑著點頭,答應會處置,但事后都沒有追究。
整個西市因他的到來而更加生機勃勃,仿佛連冬日的寒意都被驅散了幾分。
如此待了兩個時辰后,劉繼隆這才在親兵們的護衛下走出東市。
“節帥!”
張昶與曹茂兩人連忙從馬棚處走來,目光看向那烏泱泱的人群。
“走吧。”
劉繼隆輕笑上前,張昶連忙從馬棚中將軍馬牽出來。
待眾人翻身上馬,不多時他們便返回了都護府。
曹茂與張昶忙碌政務去了,而劉繼隆則是回到了內院。
“阿耶!”
剛剛走入內堂,劉必烈就搖搖晃晃朝他走了過來。
雖然才兩歲三個月,但他長得粉雕玉琢,十分可愛。
“你這廝,不在阿娘哪里待著,跑出來作甚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