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他抱在懷里,劉繼隆晃了晃他,而堂內的封徽也走了出來。
“郎君晃慢些,虎頭還小。”
她眉眼間盡是擔心,劉繼隆卻笑著將劉必烈抱還給她。
接過劉必烈后,封徽便對身后的張嫂交代道:“張嫂,將桌上的書信取來。”
“怎么,朝廷發生什么事情了?”
劉繼隆好奇詢問,封徽微微頷首:“郎君稍后看看便知曉了。”
不多時,張嫂將書信取來,書信共有兩封,一封來自長安,一封來自成都。
劉繼隆打開閱覽,很快便弄清了所有事情。
第一封書信是封敖寫來的,內容主要就是他向至尊請表致仕,至尊三次而不許。
第四次后,至尊倒是同意了,但與他商量調封邦彥入朝擔任禮部侍郎。
封敖思緒再三,還是同意了至尊的建議,準備調封邦彥入朝擔任禮部侍郎。
至于他則是準備帶部分封氏族人前往隴右,去蘭州五泉縣居住。
看來封敖是知道自己不想讓封氏子弟居住臨州,所以才提出的去蘭州五泉縣居住。
畢竟此前進入隴右的三百多封氏族人都被劉繼隆安置在蘭州五泉縣,封敖也不傻,知道劉繼隆的態度。
在封敖的書信后,第二封書信是楊知溫寫來的。
楊知溫主要寫了南邊的戰事,以及南詔的實力和祐世隆的態度。
在他看來,大唐與南詔的戰爭將持續很久,因為現在的南詔國力,足夠他們與大唐打持久戰。
楊知溫建議劉繼隆加快遷徙人口的速度,因此夏侯孜已經敗退到了邛部縣,而且邛部縣也守不了多久。
只要邛部縣丟失,唐軍退至清溪關,那朝中一定會派人更換夏侯孜。
屆時不管派誰來西川,都不會有夏侯孜這般漠視,隴右再想遷徙人口就困難了。
對此,劉繼隆將書信合上,將書信焚毀后看向封徽。
“你給阿翁回信,就說我請阿翁及其三服子弟來狄道居住,但出了三服的,還是去蘭州居住吧。”
“另外,三服子弟若是能通過隴右的吏考,也可從直白開始做起。”
“好。”封徽點了點頭,將此事應下,接著說道:
“楊德之的信,您不打算回信嗎?”
“……”劉繼隆揉了揉眉心,接著說道:
“也回一封信吧,告訴德之,若是朝中為官不可,不妨來隴右。”
“就這句?”封徽沒想到自家郎君只回這么短的內容,而劉繼隆思考過后,卻還是點頭道:“回這些就足夠了。”
“好!”封徽應下,劉繼隆也接著吩咐道:
“過些日子,我會召集各州縣官員來狄道,若是他們攜帶家眷前來,你可以為我安撫安撫他們的家眷。”
“是……”
“阿耶,餓啦……”
劉必烈突然開口,打斷了二人的交談。
劉繼隆與封徽對視笑了笑,接著便看向張嫂:
“傳膳吧……”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