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白敏中在任時,每年涌入隴右的人口并不多,所以我才擁擠將他調走。”
“崔鉉與白敏中不同,若是崔鉉能被我們拉攏,那即便用馬匹交易流民也未嘗不可。”
相比較白敏中,崔鉉無疑好對付多了,而且貪念也更重。
劉繼隆不怕崔鉉貪念重,就怕崔鉉和白敏中一樣有遠見,處處鉗制隴右發展。
若是能憑此貿易將崔鉉牢牢綁在西川,讓其為自己服務,那自己也就沒有冒險入寇劫掠西川人口的必要了。
想到這里,劉繼隆開口道:“告訴王思奉他們,派兵護送楊復光來狄道城,另外通知武州、宕州、岷州、臨州等處礦場,別讓楊復光知道火藥的事情。”
“是!”崔恕不假思索的應下,隨后退出衙門,將劉繼隆的軍令傳往了各州。
與此同時,劉繼隆也派人傳來了高進達,并命他將都護府內六司的文冊匯總都帶了過來。
不多時,劉繼隆面前便擺滿了文冊,足足上百本。
這上百本文冊,包含了隴右各行各業的發展,從耕地到茶葉、蠟燭、礦產到人口,各類產業情況都通過數據呈現在了劉繼隆眼前。
隨著時局安定下來,隴右牧場的牧群在不斷壯大,說是牛羊百萬也不為過。
那些無法馴化的黃牛,以及鄯廓洮疊松等五州的牦牛,基本都是用作肉牛販賣。
至于那些馴化的黃牛,基本上都被都護府發給了百姓,而百姓則是在安定下來后,通過牛生牛來償還,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。
“火藥的消耗不少,基本存不下什么硝石啊……”
劉繼隆看著關于火藥廠的文冊,眉頭微皺;高進達見狀解釋道:
“我們雖然也有硝石礦,但質量不如河西。”
“沒有戰事的時候,基本都靠與河西買賣。”
“如今火藥消耗甚多,主要是因為開采礦石,修葺道路和堰堤的原因。”
“雖說每年存不下什么火藥,但開采的金銀銅鐵等礦石卻不少。”
高進達一邊說著,一邊為劉繼隆翻找到了工司治下礦課的文冊。
“按照上個月的產出,如今隴右每年能產出八千多兩黃金,五萬多萬兩白銀和九十多萬斤銅。”
“黃金和白銀都存起來了,銅錠則是制成銅錢,每年能制錢近二十萬貫。”
“除此之外,每年冶煉而成的鐵料也在一百三十萬斤左右,石炭在三百四十萬斤左右。”
文冊上的金銀銅鐵產量引人注目,可說在采礦技術上,如今的隴右正在直追幾百年后的明清。
清代云南十幾萬礦工,硬是能挖出八百萬斤銅,而今隴右雖然沒有那么夸張,但四萬多礦工鐵匠卻實打實的養活了四萬戶人家,二十余萬百姓。
“府庫中積存了多少鐵料和石炭?”
劉繼隆忍不住詢問高進達,高進達見狀又翻出文冊,向劉繼隆匯報道:
“鐵料積存的紅線是五十萬斤,余下的基本都交給王燾等人販往各州了。”
“石炭積存的倒是不多,除了冶鐵用到石炭和木炭外,百姓取暖也會用到石炭。”
劉繼隆接過文冊查看,仔細翻看后才發現府庫內積存的金銀數量已經不少了,折錢過后,起碼能值三十萬貫。
不過如今隴右掌握絲路貿易,而長安那群世家貴胄在香料上,可謂本錢十足。
“向長安販賣香料的事情,如今還順利嗎?”
“順利……”高進達高興的笑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