瞧著隴右軍步卒的裝備,楊復光便不由倒吸了口涼氣。
按理來說,劉繼隆麾下將士的裝備,實際上就是《唐會典》中唐軍該有的制式裝備。
但問題在于,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昔年的大唐。
大唐財力有限,藩鎮也同樣如此。
如果要按照標準對兵卒武裝,那在每個兵卒身上的投入,最少不下五十貫。
這五十貫還只是裝備,而不包括對兵卒的培養。
要知道,唐軍的標準裝備重量在六十斤左右,因此兵卒需要在自身負擔六十斤重物的情況下,聽從軍令與敵軍作戰。
這樣的負重也就帶來了極大的消耗,因此募兵過后,得將兵卒養得虎背熊腰才行。
哪怕唐軍強盛時,也不過以五千余萬人口,養兵五十七萬罷了,而五十七萬中,只有六成能滿足標準,余下四成基本都是不達標的駐兵和輕騎。
崔鉉所募的三萬西川新卒,如今只有七成負甲,余下三成大概率是不會負甲了。
除此之外,這些兵卒都是持一丈長槍,僅配橫刀一柄、七斗弓一張或擘張弩一張,鈍兵僅一把。
饒是如此,兵卒負重也在五十斤左右。
哪怕操訓大半年,幾萬西川新卒也才堪堪能結些不算繁瑣的軍陣,身子還算強健,卻比不得隴右這種虎背熊腰之士。
若非見過武州、岷州等地的隴右兵馬,楊復光興許都會以為此處兵卒皆為劉繼隆麾下牙兵。
想到這里,楊復光試探著笑道:“節帥麾下兵馬如此雄壯,想來應該有二萬兵眾吧……”
劉繼隆輕笑看向曹茂,示意其接茬。
“二萬?”曹茂明了,語氣嘲笑道:
“若是只有這點兵馬,我隴右如何威懾四方?”
“那不知……”楊復光試探詢問,曹茂冷哼道:“我隴右有虎士四萬余眾。”
“四萬?!”楊復光倒吸了口涼氣。
他是清楚神策軍和京西北八鎮是個什么模樣的,而這次外派出鎮監軍,又讓他知曉了各鎮精銳大概是什么模樣。
在他看來,以隴右此等兵馬為標準,那神策軍僅能拉出六七千人,京西北八鎮最多不過二三萬。
諸如劍南、山南、河東、河南、淮南及江南等道藩鎮兵馬,與之相同的不過七八萬。
想到這里,楊復光不免又想到了近來皇帝的那番言論,不由得忐忑起來。
在他看來,朝廷若是真要與隴右開戰,估計戰事才打響,秦州和文扶二州就要丟失了。
各鎮兵馬甚至來不及調集,估計劉繼隆就能打到鳳翔去了。
“得把隴右的事情告訴阿耶才行……”
楊復光心中有了盤算,同時他也好奇隴右是拿什么養活的四萬全甲精銳。
西川有民數百萬,為了賦稅而把百姓搞的流民遍地,結果也不過堪堪能養五萬兵馬。
在他看來,隴右百姓最多不過四五十萬,十丁抽一的情況下,是如何拉出的四萬精銳?
楊復光十分好奇,可他的這番好奇若是被劉繼隆得知,那劉繼隆必然會毫不留情的嘲笑。
隴右收稅四成,那就是實打實的收四成,四成都能收到府庫,更別提還有牙商和絲路為隴右賺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