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知道。”黃巢眉間升起憂愁,接著才道:
“此事暫不與耶耶說,待那秋收時,且瞧那王懷德是何態度。”
“好!”黃存應下,隨后便按照黃巢的指示,派人分批采買私鐵,并招募三十余名工匠前往城外莊子。
接下來的日子里,黃巢安分守己,只是時不時派人打探南邊的消息。
與此同時,隨著各鎮兵馬調動,由長安發來的圣旨也送到了令狐綯手中。
“門下,以淮南節度使、司徒令狐綯……”
“制書如右,請奉制付外施行,謹言!”
“臣接旨!”
楊復恭將圣旨交到了令狐綯的手中,而令狐綯也接旨起身,對楊復恭作揖道:
“楊監軍到來,某稍顯怠慢,請楊監軍勿要見怪。”
“某自然不會見怪,但某只想知道,為何諸鎮兵馬都已經抵達宿州邊境之地,使相為何卻止步于臨淮?”
楊復恭面色如常,但他的話音卻帶著火藥。
臨淮縣是泗州的治所,背靠白水塘(洪澤湖)。
倘若有賊軍前來進攻,令狐綯便能從容乘船而走。
當然,這種事情,他是不可能告訴楊復恭的,因此他只能說道:
“此前擔心監軍跑空,故此在此地停留。”
“如今監軍來了,某也該動身北上了。”
談話間,令狐綯側過身子,示意楊復恭查看衙門正堂。
楊復恭看去,卻見碩大沙盤被擺在堂內。
他走入堂內,隨即觀摩起了沙盤內容。
沙盤囊括河淮兩道,插有上百支黃旗,另有數十支黑紅旌旗插在宿州境內。
“黃旗為我官軍,黑紅為亂軍。”
令狐綯隨從走入堂內,接著與楊復恭交談起來:
“眼下諸鎮兵馬都已經在宿州境外集結,義成、忠武、宣武三軍駐兵二萬于宋、亳前線,天平與平盧六千官兵駐沂州。”
“淮南分兵三支,各駐濠州、泗州、楚州,三州所駐之兵近萬五之數。”
“此六鎮兵馬,包圍十面,可謂十面埋伏。”
“如今只等某軍碟送抵,各鎮兵馬便會齊頭并進,將賊軍圍剿于宿州!”
令狐綯侃侃而談,楊復恭聞言眉頭微皺,但也看不出有什么問題。
他算了算,河淮兩道在冊官兵近十五萬,但如今六鎮遣派官兵不過四萬之數。
如此看來,各鎮在冊官兵的虛額恐怕不少。
不過他沒有心思討論這個問題,畢竟各鎮皆有虛額,他想管也管不了。
這么想著,他便與令狐綯繼續討論道:
“四萬兵馬還是太少,理應讓諸鎮繼續增兵,尤其是宣武、忠武、義成及天平四軍,最少再增兵九千,湊足五萬之數。”
“好!”令狐綯不假思索的應下,畢竟這又不是征召淮南的兵,與他利益不相干。
答應過后,他又與楊復恭討論了其它細節上的事情,直到夜半才各自離去。
幾日之間,諸鎮便都接到了令狐綯要求增派兵卒的軍碟。
一時間,諸鎮不斷調遣兵卒趕赴前線,而宿州的王仙芝與龐勛也自然得了消息。
此時王仙芝將各部散往宿州各縣,亦或者打造甲胄,亦或者劫掠村寨,裹挾百姓,麾下部眾雖然沒有他所號稱的十萬之眾,卻也有六萬之數。
龍脊山的龐勛在許佶、趙可立、姚周、張行實等四人的幫助下,召集了龍脊山四周的銀刀軍逃卒與部分盜寇。
如今他光明正大的在龍脊山下扎營,內外有近三千銀刀、門雕、挾馬等兵卒,以及五千多缺乏軍械甲胄的盜寇。
諸鎮兵馬將宿州包圍后,王仙芝便派人邀請了龐勛。
正月十四,龐勛率部八千南下,王仙芝則是率軍北上,兩軍主力于宿州治所的符離縣外會師。
從天空俯瞰,符離縣被數萬大軍層層包圍,其中最為醒目的,便是城外營盤的“銀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