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怎么又連故桃關和灌口都丟失了,朕的西川難道是四面漏風的破屋嗎?!”
咸通六年七月三十日,不等皇帝李漼從祐世隆被迫撤軍的捷報消息中走出,成都府告危的軍碟卻一份又一份的不斷傳來。
七月二十日,故桃關告破,二十二日灌口關告破。
二十三日,導江、青城、唐昌三縣境內大批百姓被擄掠。
二十四日,番兵兵鋒馳騁蜀州、成都府、彭州各處,被擄掠百不可計數,楊復光連發十三封告危求援信。
距離二十四日已經過去六日,李漼不敢想象成都府被番兵蹂躪成了什么模樣,為此特意召開了常議。
紫宸殿上,百官緘口沉默,哪怕是善于兵略的徐商都不知道該說什么。
故桃關是西川西境三關之一,昔年韋皋、李德裕駐守西川時,番賊連三關的邊都摸不到,而今卻直接打進成都府了。
南邊的嘉州還未收復,如今卻連蜀州和彭州都要丟失了。
“陛下,臣以為,崔使相雖有功,然畢竟年邁。”
“不如將崔相調往山南東道,以高千里節制東西兩川,或許能討御番蠻!”
忽的,宰相路巖站出來舉薦起了高駢,但他的舉薦卻讓不少大臣暗皺眉頭。
東川、西川和山南西道所掌控的地區被合稱三川,其中山南西道不僅掌管入蜀門戶,還連接關中,尤為重要。
如今局面雖然危急,但讓一個人同時擔任東川、西川節度使,這并非眾人想要看見的。
李漼雖然也信賴高駢,但他也不可能將西川、東川同時交給高駢。
以高駢所展露的能力,若是他統轄兩川,再趁機占據山南西道,那豈不是占據巴蜀,切斷了朝廷后路?
想到這里,李漼略微皺眉,而路巖眼看李漼皺眉,當下也顧不得收了高駢禮物的事情,連忙道:
“若是朝廷另有人選,則可另選賢才……”
聽到這話,李漼那緊皺的眉頭才微微松動,而宰相徐商也趁機作揖道:
“陛下,臣以為,不如調高駢為西川節度使,而東川固若金湯,只需要另選佳才便可。”
“佳才?”李漼微微頷首,目光想要看向高璩,卻發現宰相高璩竟然不在殿上。
“高相呢?”李漼詢問群臣,鴻臚寺卿見狀作揖道:
“回稟陛下,高相身體抱恙,已然告休七日有余……”
“身體抱恙?”李漼心中忐忑,似乎想到了白敏中、裴休等人。
似乎只要他用著舒服的人,最終的結果都是病卒任上,這高璩不會也會病卒吧?
“陛下,臣舉薦北都留守劉瞻為東川節度使。”
徐商思慮再三,最終還是選擇了素有廉潔之名的劉瞻擔任東川節度使。
不過對此,不少人卻提出反對意見。
“劉幾之雖有廉名,然無統軍之能,恐怕難以守住東川。”
“陛下,眼下東川雖不曾有戰事,然仍需將才,而非廉臣……”
群臣駁回了徐商的推薦,徐商聞言皺眉,卻也沒說什么。
李漼眼見群臣相互推諉,也不免來了脾氣:“這也不行,那也不行,汝等倒是舉薦個有才能之人!”
群臣見狀,先后沉默,而李漼無奈,直接看向徐商:“可有擅軍略者?”
“這……”徐商略微思索,而后才道:“兵部侍郎鄭畋鄭臺文曾任河東軍府官職,朝廷也因此將其征辟為兵部侍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