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請陛下三思!!”
咸通七年三月二十日,當百官站在咸寧宮外高聲吶喊,咸寧宮內卻不復往日歌舞不斷的景象,而是異常冷清寂靜。
空蕩蕩的殿內,不見任何一人,落針可聞。
直到田允走入殿內,朝著偏殿走去,這才在之后見到了坐在偏殿主位的李漼。
“陛下,百官都在外面,不過幾位相公并未過來……”
田允緩緩開口,而李漼聞言緩緩頷首,接著起身準備朝外面走去。
“陛下?”
田允錯愕,可這時李漼卻越過他,朝外走去,并將腳步停在了咸寧宮門前。
站在這里,他已經可以看到這些正在請他三思的百官,烏泱泱,足有數百人。
恐怕長安之中,近三成官員都在這里了。
“陛下!”
“陛下三思,當下切不可討伐隴右!”
“陛下……”
見到李漼出現,許許多多官員紛紛作揖,先后開始勸阻起了李漼。
不過他們大多站在原地作揖行禮,并不敢上前諫言。
這種時候,反倒是一名年紀而立的官員起身朝李漼走來,在距離他五步時跪下,手持笏板,聲音凄厲:
“救國賤臣、翰林學士劉允章謹冒死上諫皇帝陛下!!”
劉允章舉動大膽,而他所說的話,更是令不少官員額頭生汗。
不等李漼準許,劉允章便急聲道:“臣聞太直者必孤,太清者必死。”
“兩漢時晁錯建議削減諸侯的封地,結果遭到皇帝誅殺。”
“商鞅幫助秦國鏟除不法的臣子,卻遭受肉刑而死……”
“如今、臣希望成為繼二人之后的第三人!”
劉允章的這番言論,倒是讓李漼高看了他一眼,但也僅僅只是一眼。
他想看看劉允章能說出什么話,故此沒有打斷他,而劉允章也急聲道:
“臣見陛下初登皇位時,曾下令各州廣開言路,允許直言進諫,言者無罪,以致天下百姓紛紛諫言朝廷。”
“然而陛下不僅不采納百姓的建議,反而默許下面的貪官污吏對他們用刑。”
“臣曾見到有人被鞭打于市朝,有人被囚禁于園苑,甚至有人被深埋溝壑,人數不計其數。”
“如今大臣們愛惜官位不敢直言,小臣們畏懼死亡不敢進諫,而那些忘生請死、冒死進諫的人卻遭到報復。”
“臣聽說朝廷的核心事務在于薦舉賢才,但如今宰相被視作無關緊要的官職,御史被當作不速之任。”
“冤屈者無處伸張,君子因此隱退,小人因此謀亂。”
劉允章聲音悲戚,眼眶中隱隱有淚光在泛濫,他手持笏板,繼續匍匐道:
“自古以來,帝王以御史為耳目,以宰相為股肱,股肱廢則無法行動,耳目蔽則無法看清。”
“如今陛下廢棄股肱,遮蔽耳目,堵塞諫言,懲罰忠良,難道是想要讓天下人沉默,萬方緘口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