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然,他準備吸引劉繼隆主力盡數來到南岸戰場,而劉繼隆也順了他的意。
“以前軍為隊頭,中軍為跳蕩,后軍為駐隊,進!”
劉繼隆揮舞令旗后,主動走下了巢車。
在他下來后,上百名民夫開始拉拽推動這上萬斤重的巢車,中軍、后軍的隴右兵卒也開始準備渡河。
投石機、三弓床弩紛紛前移,火器兵背負火藥包跟隨投石機前進。
所有器械停留在北岸邊上,三軍有序通過壕橋,來到南岸駐隊。
眼見劉繼隆來到南岸,高駢不再停留,當即揮舞令旗,而號角聲也隨之吹響。
“嗚嗚嗚——”
“散!”
第一道號角聲響起,西川軍立即開始擴散隊形。
半柱香不到的時間,他們隊伍展開后,便幾乎是對陣隴右軍兩倍長寬。
“嗚嗚嗚——”
當三軍陣腳穩固,高駢立即下令吹響第二道號角,在號角聲停止前,四百多隊的西川軍兵卒同時壓槍收旗。
除隊頭和執旗外,一二排架起擘張弩,三四五排抽出箭矢,準備張弓搭箭,隊尾的隊副亮出手中陌刀督戰。
“弩手去賊一百步發箭,弓手去賊六十步即發箭。”
“賊至二十步內,即射手、弩手俱舍弓弩,先絡膊,將刀棒自隨,即與戰鋒各隊齊入奮擊……”
兩軍陣中,兵卒紛紛如此,皆以弓弩對敵,隊頭執旗負責指揮,隊副督戰。
“嗶嗶——”
哨聲吹響,隴右軍開始列直陣,分三軍,每軍前后三重,左右兩翼的精騎、馬步兵警惕西川軍兩翼。
哨聲停下,諸軍向前進軍,與前軍匯合的同時,前軍開始弓弩招呼。
“放!”
霎時間,箭如飛蝗,交織兩軍上空碰撞落下,但更多的落入陣中。
前排的戰鋒隊兵卒只是眨眼間,便感受到了無數沖擊,緩過神來便是無數箭矢插在胸口。
“狗輩!”
對于身經百戰的隴右老卒而言,他們只是暗罵一句,隨后便拔刀斬斷無數箭桿,繼續等待隊頭和執旗的旗語。
西川的戰鋒隊雖然沒有經歷過太多戰事,但頂多慌亂片刻,隨后便緩過來了。
“進!”
隴右軍繼續前進,將雙方距離從五十步不斷拉近,期間箭矢不斷落下,戰鋒隊的老卒埋頭前進,任由自己被射成刺猬。
眼見隴右軍越來越近,高臺上的高駢果斷揮舞令旗,西川軍中第三聲號角響起。
“聚!”
西川戰鋒隊的兵卒紛紛背負弓弩,更換長槍,各隊也迅速收攏,持槍列陣。
各隊隊長目光緊盯中軍的黃色指揮旗,耳聽鼓聲,而他們的反應也讓劉繼隆略微側目,但也僅僅如此。
“傳令,擂鼓作響,戰鋒先行壓上,射手、弩手俱舍弓弩,各先絡膊,執刀槍等待戰鋒破陣。”
“若敵軍陣腳穩固,戰鋒隊打賊不入,即著弓弩手執刀棒齊入奮擊,跳蕩不得輒動!”
劉繼隆揮舞令旗,同時口中重復令旗旗語。
緊鄰的旗兵見狀,當即揮舞令旗,傳遞其余給三軍。
坐鎮前軍的韋工啰碌眼見旗語下達,振臂高呼:“殺!!”
“殺!!”
隴右的戰鋒隊在進入二十步范圍后,驟然發起了沖鋒,而此時的高駢見狀,當即也揮舞令旗。
霎時間,中軍的黃旗前壓,西川軍中鼓聲作響,得到軍令的戰鋒隊齊喊:“嗚呼!嗚呼!”
“殺!!”
長槍與長槍碰撞,弓弩在招呼弓弩,箭如雨下,槍叢滿目。
西川八千戰鋒隊與隴右麾下的五千多康吐蕃戰鋒隊碰撞,二者碰撞過后,差距立馬顯露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