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中暗嘆后,劉繼隆便帶人走出了武侯祠,而武侯祠不遠處就是成都城外的南市。
當初祐世隆率兵突襲南市,幾乎把南市夷為平地。
后來高駢修筑羅城時,重新修整了南市,使得南市有商鋪七百二十二間,酒肆三十二處,可容納兩萬余人共同逛市。
成都附近除了南市,還有蠶市、草市、菜市等城外市場。
太平時,每日有數以萬計的菜農、桑農、蠶農在三市擺攤販賣。
東邊的龍泉山附近,還有豪強包下山峰,插上竹欄來圈養家禽,算是唐代版的養殖場。
此時劉繼隆在百余名精騎的護衛下走入南市,但見南市基本都是土木結構的瓦屋,又在墻外刷上白石灰,看得十分富庶。
街道上有不少百姓正在低頭行走,見到劉繼隆的這支隊伍,當即貼著墻根行走。
劉繼隆看了看他們的穿著,大部分都穿著絹帛材質的衣服,富庶非常。
不過這種人始終是少數,街道上少量開門的店鋪里,依舊有著大量穿著粗布麻衣的伙計。
他們小心翼翼的偷看劉繼隆他們,還有更多人則是沒有開門,躲在二樓偷看。
隴右軍軍紀嚴明,確實不打擾百姓,但架不住這個時代的軍隊風氣太過敗壞。
許多軍隊初到時,也通常表現得軍紀嚴明,但沒過兩天就原形畢露。
所以敢于開門做生意的百姓,始終還是少數。
“這成都這么富庶,都快趕上狄道了!”
馬背上,韋工啰碌等人開口說著,耿明等人也是點頭附和。
已經提前見過成都繁華的斛斯光聽后笑道:“這還只是城外的南市,還沒有進城呢。”
眾人穿過南市,不多時便出現在了護城河的石橋南邊。
呈現在眼前的,是單面長五里,周長二十五里,高近三丈,整體夯土包磚的成都城。
原本的成都城沒有這么大,但高駢接手西川后,發動十余萬成都百姓,耗時近一年才將成都城面積擴大五倍。
為了應對有可能南下的劉繼隆,他還在城內重修了倉、庫,為城墻砌上了青磚。
只可惜,劉繼隆根本沒有攻城,就拿下了高駢費盡心力修筑的這座成都城。
城門有八座,高均二丈,筑有城門樓,甬道深三丈,也代表城墻厚三丈。
不難想象高駢為了修筑這座羅城,消耗了多少人力物力,但現在都便宜劉繼隆了。
走入甬道,展現在眾人眼前的是“層城填華屋,季冬樹木蒼”的景象。
主道兩側盡皆是低矮的坊墻,以及高過坊墻的青磚瓦屋。
路上每隔幾步便有芙蓉樹,哪怕如今正是寒冬,卻也不乏綠色。
“九天開出一成都,萬戶千門入畫圖。”
“揚一益二,果然名不虛傳……”
劉繼隆雖然見慣了后世的古城古鎮,也在隴右瞧見了不少城池,但如成都這般華貴富庶的城池,他確實還未見到。
街道上有許許多多推著車的賣炭翁,還有行色匆匆的百姓,亦有巡街的隴右精騎。
十五丈的寬闊道路,使得視野變得格外開闊。
相較于城外的南市,城內街道上的百姓顯得更多,且大部分都穿著絹帛乃至是綢緞材質的袍子。
成都城內的百姓鮮少有面露菜色者,只因城內并不缺少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