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噼里啪啦……”
北風吹雪四更初,嘉瑞天教及歲除。
爆竹聲作響,這天下便進入了咸通八年,而隴右的高進達也動作不慢,已然從隴右各地調遣了二千二百名官員南下。
除此之外,他又征募了三川出身,能夠適應三川氣候的四千四百名吏員南下。
六千六百名官吏,這已經是現如今隴右所能動員儲備官、吏的極限。
正因如此,高進達特意書信請示了劉繼隆,詢問是否要將已經參軍達到兩年,亦或者超過兩年的大學畢業學子直接選拔為官員。
“如今我軍中有一千八百五十二名已滿兩年戍兵期的大學學子,按照原本的要求,理應是從吏兩年,然后再升階,逐步拔擢為官。”
“可局面如此,不管是官吏還是將領,都缺少了他們這種文人,哪怕就地招募三川百姓為兵,也需要他們擔任將領,為其掃盲才行。”
成都府衙內,凱旋而歸的張武跟在劉繼隆身后,二人閑庭漫步府衙之中,看著新來到的官吏們不斷忙碌穿梭。
張武眼見自家節帥不開口,他接著繼續道:“節帥,隴右中男(十八歲)以上,且完成小學學制的男子,不是在讀,就是在各行業做工,亦或者在下鄉,已經沒有更多的兵員供我們征募了。”
他話音落下,劉繼隆也帶著他停在了某處長廊,隨后坐下。
“高進達那邊,征募了多少兵卒?”
劉繼隆沉穩詢問,張武見狀回答道:“如今有三萬二千州屯兵,另有新卒四萬六千余,已然是征募的極限。”
隴右的基礎教育發展多年,可人口問題也只是近些年才解決的,所以隴右紙面上雖然有十六萬學子,但大部分都是低于十三歲的小學學子,就讀大學的不過三萬多人。
這三萬多人的年齡,普遍在十三到十八之間。
除臨州大學外,其余大學按照流程,最少需要下鄉、當兵各兩年才行。
也就是說,隴右的理論與實踐教學,前后十四年,從七歲到二十歲結束。
二十歲以后,若是要走上仕途,則是從最基礎的吏員開始逐步做起。
按照隴右官員升遷的考功制度來說,三十歲前能當上正九品上的官員,便已經十分不錯了。
當然,若是一路考功評為甲等,當上從七品上的官員也不是沒有可能。
對于培養學子,官員升遷,隴右有自己的一套規則,但這套規則現在顯然不太符合隴右所面對的局面。
接受過小學教育且畢業,年齡在十八以上的隴右男子,大概有八成都被招募為吏為兵了。
算上四萬多老卒,眼下隴右軍隊中有十六萬職業軍人,其中七萬左右是經過掃盲才掌握基礎文化的老卒和州屯兵,真正接受小學教育并畢業的軍人,只有五萬左右。
除了這十二萬人,剩下的近四萬新卒,便是張武和耿明在三川招募的兵卒,但文化程度與文盲無二。
指揮一群小學畢業的兵員,和指揮一群文盲,后者難度無疑更大。
張武話里話外,都是想讓劉繼隆從大學那幾萬學子里,放出一批學子來三川,繼而幫助三川的這四萬新卒擺脫文盲的帽子。
劉繼隆也知道他的想法是什么,但他不可能提前放出已經花費七八年心力培養出來的那些大學學子。
天下還很大,打天下容易,守天下才難。
想要守好天下,還是得用隴右自己的讀書人才行。
思緒間,劉繼隆開口說道:“我把大學畢業的在軍學生,盡數調來三川。”
“這一千八百多人加上即將南下的那一萬六千多西川新卒,差不多有一萬八千多人,而你們自己募兵的數量又不過三萬六千多人。”
“這樣一帶二的情況下,最快半年,最慢一年,三川本地招募的兵卒,就能擺脫文盲的帽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