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繼隆將鄰里制度保存了下來,但更鄰換組,設組長。
每組百姓為一生產小組,每村小組數量不等,除了在分田后恢復生產,也負責復墾拋荒田地和開墾荒地。
這些變化,下鄉丈量田地,統計人口的白直們,已經和里長、村長說了個清楚。
張吳村的張村長眼見人留下的差不多了,他當即看向了李白直:“李白直,人就這些了。”
“嗯”李白直頷首點頭,隨后他便看向眾人道:“你們都是各家各戶的頂梁柱。”
“如今時局變了,殿下將權貴的田畝盡數征收,發給了你們這些家無余財之人,為的就是讓你們自力更生,不斷過上好日子。”
“在耕種和開荒問題上,全由生產組的組長帶隊,這組長都是你們自己選出來的,如今已經定下,后悔也沒用。”
“真若是后悔了,只能等到五年后重新選拔里長、村長和組長后,你們再重新選拔了。”
李白直說罷,隨后對各組組長和張村長道:“社倉的事情,你們應該都知道。”
“衙門有令,若是你們能夠將本村拋荒的土地復墾,每復墾一畝,亦或者重新開荒一畝,則每畝獎勵二石糧食。”
“這糧食怎么分配,主要看你們村里自己商量。”
李白直說罷,他又看向張村長說道:“復墾和開荒的土地,都需要嚴格上報,你也在鄉里掃盲兩個月了,基礎的算術和百以內的書寫應該不成問題了吧?”
“不成問題、不成問題……”張村長連忙點頭陪笑。
見狀,李白直滿意頷首道:“除了土地數量需要隨時登記造成,那些新出生的人口也需要登記上。”
“如今不收丁稅,人口登籍造冊,是漢王為了知曉你們村子的情況。”
“衙門近來都在傳,日后鄉上和縣里會設置官學,每個村每年可舉薦三至五個有天賦的子弟去官學學習。”
“學習的五年時間里,由衙門負責學子所需的紙筆硯墨和口糧。”
“你等若是疏忽,少登籍造冊了人口,日后村中子弟上不了學,那可與某等無關。”
李白直的話,頓時讓下面的那數十戶村民騷動了起來。
讀書識字,這放在以前,可是白衣或庶族才能供養的,而今衙門替他們供養,這如何讓他們不騷動。
眼見他們騷動,李白直也宣布差不多了,故此看向張村長:
“若是衙門官學開學,鄉里會告知你們。”
“你們村子人口田畝的登籍造冊已經結束,某等現在變返回鄉里了。”
“冬季農閑,可以率領各生產組復墾荒地,臘月初一你記得前往鄉里,這次掃盲為期一個月。”
“記得記得……”張村長連忙點頭,同時勸說道:“不如吃了飯再走?”
“不必了,你好好治理你這村子吧。”
李白直說罷,當即起身,回頭招呼眾人離開。
一炷香后,他們踏上了返回大瀝鄉的道路,而張吳村的百姓,此刻都在為了分田而高興。
得知縣里每年會從各個村子選出三五個孩童前往縣里參學五年后,他們心中更是激動不已,只覺得天氣都沒有這么寒冷了。
關中、關內各州縣衙門派出的人都在清丈田畝、為人口登籍造冊,而劉繼隆也十分關心這些進度。
除了這些,他最為關注的,還是今年的寒冬。
“噼里啪啦……”
長安門下省衙門內,白直將煤炭添入火墻中,火墻內煤炭燃燒,將熱氣順著炕道送往門下省衙門正堂,帶來不少溫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