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丟網子!快!”
“直娘賊,救我!!”
“緊閉門窗!女子與孩子都躲家里……”
六月初二,當東都爆發蝗災并席卷河南而去的時候,長安也并不太平。
此次蝗災似乎是從潼關以東的陜洛地區爆發,所以即便劉繼隆派人將關西涂灘的蟲卵清理了個七七八八,但陜州地界的蝗災,還是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關中。
遮天蔽日的蝗災席卷而來,但好在漢王府早早下達了各州縣準備防蝗的工具,并讓百姓加高窗沿,將窗戶釘上木板,以此更易緊閉門窗。
當蝗蟲席卷而來時,女人孩子們在家緊閉門窗,而男人們則是帶著捕蝗工具,在大街小巷上捕捉蝗蟲。
細網拋出后,輕松便能捕捉到幾十上百只拇指大小的蝗蟲。
還有人用竹編的竹簍掛在木棍上,在空中不斷揮舞,如此也能捕捉到十幾只蝗蟲。
蝗災自潼關以東爆發,隨后向同州、長安席卷而去。
起初它們的數量確實很多,但隨著各州縣及鄉村百姓的不斷捕捉,他們的數量越來越少。
在他們抵達長安后,也不過稍微密集些,再無法形成遮天蔽日的那種場景了。
六月初十,涌入關中的蝗災徹底結束,但關中的損失也不小……
“華陰、河西、渭南、奉先、長安、咸陽、萬年等二十二縣受災,作物絕收七成,諸縣乞請殿下蠲免。”
漢王府內,高進達稟報著關中蝗災所造成的后果,堂內群臣則是紛紛緊鎖眉頭,可見蝗災帶給了關中多大麻煩。
高進達誦讀完畢,坐在主位的劉繼隆這才緩緩開口道:“這二十二縣的登籍造冊都完成了吧,大概有多少百姓受災?”
“算上長安和萬年,約九十四萬……”
高進達躬身回應,而這句話令眾人倒吸了口涼氣,但好在高進達繼續補充道:
“受災百姓雖多,但許多百姓都熬過了夏收,以今年夏收田賦稅額來反推,這二十二縣九十四萬百姓手中,最少有三百萬石夏麥。”
“臣以為,對于受災百姓,只需要蠲免今年秋稅,并調集其他地方糧食,穩住當地糧價即可。”
“水部修葺關中諸渠,每日給民夫發糧三斤,三斤糧食足夠一家五口吃一頓。”
“只要水部開始對受災的這二十二縣修葺水利,那這些受災的百姓就能有活路,也不需要朝廷賑濟。”
高進達提出的這個建議,實際上就是以工代賑。
只要衙門有錢有糧,以工代賑的效果通常都不錯。
劉繼隆聽后頷首,隨即對高進達說道:“蠲免二十二縣百姓的秋稅,同時對家里貧苦的百姓發放社倉糧食。”
“這社倉本就是為了應急賑災所用,如今百姓遭了災害,吾自不能不管,不然與隋高祖有何區別?”
社倉、義倉雖稱呼不一樣,但性質大致相同,都是從百姓手中收取糧食,儲存當地糧倉,用于百姓遭受災害時賑災所用。
不一樣的是,有的皇帝是真的把社倉糧食用來賑災了,而有的皇帝在收糧時候說的冠冕堂皇,真需要放糧的時候就磨磨蹭蹭了。
隋高祖楊堅便屬于后者,饑荒爆發之初不管不顧,等到他放糧的時候,百姓已經餓死七七八八了。
雖說楊堅繼承北周并改進了不少制度,但在對于百姓這點上,老楊家的人還是一脈相傳的苛刻。
劉繼隆把楊堅拿出來當典型樹立,也是為了給百姓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