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駢的話倒是沒有什么問題,畢竟楊復光沒去過黔中道,也不知道高駢早早就讓梁纘將黔中道的官道擴修了一番。
如今高駢不管說什么,他都只能聽而任之。
“具體是三日還是五日?”
楊復光很清楚高駢這些時日的手段,也自然知道高駢壓根沒有和劉繼隆決戰的想法。
他可以理解高駢沒有把握擊敗劉繼隆,但他無法理解高駢的作為。
在他看來,高駢如今的作為,宛若割據。
他并不相信高駢口中所謂的保全朝廷之言,而高駢也不指望楊復光會理解自己。
面對楊復光的這番詢問,高駢深吸口氣道:“三日……”
“好!”楊復光得到答案,轉頭便走。
等他走后,魯褥月這才忿忿不平道:“高王,楊復光太過跋扈,不如……”
“不可!”高駢打斷了魯褥月的這番言論,皺眉道:
“現在還不是和他們撕破臉的時候,暫且隱忍。”
“是……”
魯褥月有些不甘心,而高駢則是有著自己的打算。
他還需要和北司維持如今的關系,直到北司將皇帝送到自己手里,那時才是與北司撕破臉的時候。
“明日吾帶兵兩萬撤往義賓,三日后你再率領兵馬,護送蜀州數十萬百姓沿江而下。”
“若是劉繼隆率兵渡江,不用戀戰,舍下百姓后,直奔義賓而去。”
“末將領命!”
高駢對魯褥月吩咐著,魯褥月也不假思索的選擇了應下。
見他應下,高駢開始低頭處理政務,而魯褥月也識趣離開了衙門。
翌日清晨,高駢率軍二萬,征募嘉州四萬百姓為民夫,沿江南下義賓縣而去。
再過兩日,魯褥月開始強行遷徙蜀州等處數十萬口百姓沿江而下,百姓哭嚎聲響徹長江(岷江)兩岸。
北岸的漢軍看不下去,請令的人越來越多,但都被張武壓下去了。
自從得知了劉繼隆的計劃,張武只花很短時間便說服了自己。
保住江南百姓,這只能是一時太平。
但若是能將黔中道徹底安穩下來,則巴蜀盡皆安定。
兩者孰輕孰重,張武還是分得清的。
正因如此,隨著時間不斷推移,直到十月十七日,劉繼隆才發出了軍令。
十三萬漢軍,除兩萬留駐外,余下十一萬兵馬,兵分三路渡江。
西路軍以張武為主帥,王建、高淮為副將,率精騎九千、馬步兵兩萬,步卒兩萬渡江,收復蜀州等處失地。
中路軍以李商隱為主帥,馬懿、高述為副將,率馬步兵一萬,步卒兩萬渡江,收復嘉州失地。
東路軍以耿明為主帥,王思奉、李陽春為副將,率馬步兵一萬,步卒兩萬渡江,收復渝州、涪州失地,并進攻忠州、萬州、夔州等處。
三路大軍中,除了東路軍渡江難度較大外,中、西兩路大軍的渡江難度不算大。
百丈寬的岷江,完全可以用小舟浮橋的手段快速通過。
由于高駢沒有布置任何手段,故此西路軍完全沒有遭遇阻礙,張武率軍渡江后,立馬派高淮率精騎馳往清溪關,最差也需要守住漢源縣。
高淮沒有耽誤,直奔清溪關而去,而張武則是率領王建收復蜀州、邛州等處失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