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德請起。”
劉繼隆面帶笑意抬手,隨后在悟真及其弟子起身后說道:“大德考慮如何”
“大德只需要坐鎮河州,以弟子前往吐蕃傳播佛法即可。”
他倒是想讓悟真去傳播佛法,但架不住悟真年事已高,送他去吐蕃無疑是送死。
“此事貧僧細細斟酌,既然是對朝廷和佛法有益,那貧僧自然無法推脫。”
“只是如今天下在冊僧人十五萬六千余,在朝廷治下便有六萬八千多名僧尼。”
“若是以殿下要求,恐怕這六萬多僧尼只會十不存一。”
悟真驚詫于中原僧尼數量,同時也擔心經過劉繼隆頒布政令導致中原佛法受損,不免勸解。
劉繼隆聞言卻搖頭道:“若是連祠部的科考都無法通過,這樣的僧尼又如何稱得上大德”
“此次科考便定在九月初十,由大德出具試卷,要求包含《法華經》、《楞嚴經》、《金剛經》等十二種經典。”
“十二種經典囊括十二張試卷,科考持續六日,每日考兩張試卷,每張試卷以百分為標準。”
“因今年開考,故此只需考八百分以上者,皆可得到度牒。”
“往后每年只選拔科考前一千二百人發放度牒,其余僧尼若是無法通過科考,可前往吐蕃傳播佛法,從沙彌一步步做起。”
“此外,寺僧所轄只包含寺廟,寺廟之外的土地盡數收歸地方衙門所有。”
“前往吐蕃傳播佛法的僧人,除了可以接受信徒供奉外,另可派人前往就近衙門,憑度牒領取與佛秩相關的錢糧俸祿。”
“沙彌每年可領祿米十五石,此外還有鹽油茶布等物資。”
“比丘年俸五十石,其余物資翻倍,并多出布的物資。”
“禪師年俸百石,除了鹽油布茶外,還增有錦緞,蜂蜜和赤色袈裟。”
“法王年俸三百石,除禪師的待遇翻倍外,還有賜肉、金銀法器和紫袈裟。”
劉繼隆開口過后,悟真就知道朝廷治下的僧尼,恐怕只有半成能通過此次科考。
屆時大量僧尼只能還俗,而少部分人利益熏心者,則是會前往吐蕃傳播佛法。
盡管從沙彌晉升到法王需要二十年時間,但法王的俸祿也足夠讓他們眼熱。
單論祿米而言,法王俸祿比得上正四品官員,禪師則是能比得上正六品官員。
這樣豐厚的待遇,注定了會有不少人利益熏心之徒假借傳法之名,前往吐蕃享受富貴。
悟真在心底嘆了口氣,隨后對劉繼隆作揖:“貧僧定會在三月內將試卷制出。”
“此事吾會派人協助的。”劉繼隆頷首回應,接著便見悟真告辭離去。
待他走后,李商隱與高進達也皺眉看向了劉繼隆,恭敬道:“殿下,吐蕃地區僧人待遇如此優厚,恐怕將會有不少利益熏心之徒前往吐蕃傳法。”
“若是如此,那方才不錯。”劉繼隆嘴角輕佻,他可不認為中原百姓能忍受吐蕃地區的環境。
退一萬步來說,哪怕真有百姓能夠接受吐蕃的環境,在當地成就禪師、法王之位,那劉繼隆不僅不難過,反而會高興。
要真是有幾萬人涌入吐蕃傳教,苯教和天竺傳播來的諸多教派恐怕都要被趕到吐蕃山南地區去了。
只要沒盧丹增不干涉,中原佛教肯定能在吐蕃弘揚,
若是沒盧丹增想要反抗,劉繼隆恐怕就要派張昶、鄭處率軍去找他談談了。
張昶、鄭處的水平放在中原算不上什么,但對付對付沒盧丹增卻沒什么問題。
以如今吐蕃的情況,哪怕聯合沒盧丹增都恐怕難以拉出五萬甲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