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刻后,當思政殿外響起腳步聲,劉繼隆緩緩抬頭看去,果然見到了急匆匆趕來的趙英。
見到趙英面露喜色,劉繼隆便知道是有捷報送來。
“殿下,安西、福建傳捷!”
果不其然,兩份捷報令劉繼隆都不由得站起身來,趙英也加快腳步,將奏表遞給了劉繼隆。
劉繼隆先拆開了安西的奏表,但見張淮深奏表他帶兵收復姑墨、溫肅、蔚頭、疏勒、演渡、遍城等一鎮五州,獲胡夷蠻民一萬六千六百五十七戶,八萬九千七百七十口,獲牛馬數萬,牧群三十余萬。
“好!”
眼見安西四鎮中的疏勒鎮收復,這也代表天山以南基本盡屬朝廷,雖說還有于闐、仲云兩個國中之國。
但是在華夏宗藩體系下,這兩個有朝廷駐軍的國家,無疑算是內藩。
“恭賀殿下收復安西全境,眼下只剩北庭的各處羈縻都督府和弓月、碎葉等要地沒有收復了。”
趙英朝劉繼隆恭賀,而劉繼隆高興之余,目光則是繼續在張淮深奏表內容中向下看去。
果不其然,張淮深正在向他“索要”人口,并且提議將這近九萬胡民遷往河西乃至中原。
張淮深有他的考量,那就是這些回鶻為主的胡民始終是不安定因素,疏勒距離龜茲、庭州都十分遙遠,故此將其東遷才比較安全。
此外,將他們遷徙過后,他們此前耕種的三十余萬畝耕地也將成為移民現有的耕地。
不得不說,張淮深的提議,很符合劉繼隆對西域的看法,那就是移民實土,保障這塊地方始終成為漢地。
如今的西域經過吐蕃和阿拉伯的割據,以及吐蕃在當地的屠殺,人口下降到了歷史之最。
如果不能抓住這個機會,將西域變為漢地,恐怕后世百姓都會怪罪自己錯過這個好機會。
想到此處,劉繼隆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,隨后說道:“敕令,令大都護張淮深遷徙胡民六萬分置河西各州,發江北三萬降卒及其家眷前往西域。”
三萬降卒和其家眷,差不多有近二十萬人口。
近二十萬人遷徙西域,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抵達疏勒,對于漢家來說也是大功一件。
想到此處,劉繼隆不忘補充道:“若是沿途有徙民因傷兵而無法遷徙,就地安置,不可苛待。”
“是。”趙英不假思索應下,劉繼隆也趁著高興,繼續打開了福建的奏表。
這份奏表是李播和楊行愍聯名寫下的奏表,所說的是他們在泉州海大破王重任,俘獲降卒二萬余,俘獲錢糧折色近百萬貫的事情。
二人有沒有藏私,劉繼隆不清楚,但價值百萬貫的錢糧,即便他們藏私,也是大功一件。
“將這二萬降卒暫時遷回江西關押,等待嶺南收復后,盡數遷徙嶺西安置。”
“以福建觀察使李播為浙東觀察使,以楊行愍為福建觀察使,令其齊民編戶,丈量土地。”
“刺史錢镠、李神福及司馬袁襲等人,盡皆檢校銀青光祿大夫,職官待收復嶺南再定。”
福建看似容易割據,但實際上因為耕地稀少而難以割據。
楊行愍只是擔任觀察使,想要割據也沒有兵馬支持,更何況李陽春即將率兵進入福建,哪怕楊行愍有別的心思,劉繼隆相信李陽春也能及時阻止。
想到此處,劉繼隆將兩本奏表合上,轉身看向自己身后的輿圖。
廣袤的輿圖上,此刻只有嶺南一角還未涂上紅色,只是以嶺南的情況,此地被收復也只是時間問題。
現在該著急的不是他劉繼隆,而是退守此處的高駢。
“二十余年苦功,終于要在今朝功成了……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