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褥月、高杰、王重任等人的反應也是與高駢一樣,以城池層層防守,以此來拖延時間。
二十余萬大軍對嶺南發起進攻后不久,劉繼隆才接到了王式派人快馬送出的奏表。
“知吾者,王小年也……”
接到王式奏表的劉繼隆,毫不吝嗇的稱贊起了王式的奏表。
這份將江南百姓遷徙嶺南,繼而增強嶺南安定的奏表,十分貼合劉繼隆所想。
嶺南漢家百姓太少,所以才會動亂不斷。
如果能遷徙幾十上百萬人口前往嶺南,嶺南的情況也會在日后大為好轉,嶺西那幾十個羈縻州也就可以不斷解決,繼而提前千年結束嶺西等處的苗瑤動亂問題了。
不過王式的思路雖然沒問題,但他的辦法有些問題。
他所想的,無非就是遷徙降卒及其家眷前往嶺南,但漢軍手中降卒及其家眷才有多少人
滿打滿算,漢軍手中降卒也不過七萬,連帶家屬也不過三四十萬。
在這其中,劉繼隆已經要遷徙二十萬前往河西和西域,剩下的也就二十萬左右了。
二十萬人口進入嶺南,固然可以改變嶺南的不少情況,但是還不夠。
遷徙降卒只是開始,遷徙拖家帶口的富戶才是根本。
那些世家豪強家中動輒數百上千人,若是牽連起來,輕松就能波及上百萬人進入嶺南。
經過高駢遷徙幾十萬江北百姓進入湖南,并將其安置湖南,不斷開荒擴展耕地的治理,如今的湖南農業已經發展得相當不錯。
湖南的發展,則是將決定了能遷入多少人口進入嶺南,因為以嶺南道的情況,肯定是養不活大量遷入人口的。
在開墾荒地變為良田之前,嶺南道遷入人口的口糧,只能靠鄰道供應,即江南西道下的江西、湖南。
有高駢在湖南打下的基礎,劉繼隆只需要讓湖南、江西兩處地方恢復生產,就能開始大舉遷徙人口進入嶺南。
想到此處,劉繼隆緩了口氣,側目看向正在記錄起居注的敬翔。
“朝廷派出的官吏,如今都抵達何處了”
面對這個問題,敬翔不假思索的作揖道:“淮南道的三千多吏員都調往了江南,朝廷派出的新募官吏則是剛剛進入淮南、江陵境內。”
“最少還需要一個月時間,這些官吏才能抵達派遣之所,為朝廷控制好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。”
“此外,還有一批八百五十名官員,三千名吏員的隊伍剛剛派出不久,派遣之地是尚未收復的嶺南道。”
劉繼隆聞言皺眉,忍不住質問道:“馬上就要入夏,現在派他們進駐嶺南,他們能適應嗎”
敬翔見他不高興,連忙解釋道:“這其中官吏都是朝廷此次在江淮選拔的庶族子弟,應該可以適應嶺南的氣候。”
在他解釋過后,他又主動向劉繼隆提議道:“殿下,治理嶺南,最好還是以湖南、江西及嶺南、福建等處百姓為主。”
“臣以為,是否可以在當地開辦官學,亦或者選拔庶族子弟”
他將開辦官學放在前面,但他知道,自家殿下不可能等五年時間,所以他更推薦選拔江南的庶族子弟來治理嶺南。
“此事暫且擱置,等收復了嶺南,將那些藏起來的家伙都處置了,再行選拔也不遲。”
“是……”
見劉繼隆有自己的想法,敬翔便不再多說什么,而這時劉繼隆又拿起另一份北邊的奏表,望著其中內容不斷皺眉。
正月初二,李思恭率黨項諸部過黃河,準備前往漠南駐牧,但被張昶、鄭處率軍所攔,雙方在勝州灘交戰,安破胡率軍繞道黨項諸部身后發起突襲,黨項諸部陣腳大亂。
李思恭率平夏、東山兩部六萬余人突圍,渡過黃河前往定襄,為李克用率兵接應后撤往漠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