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個時辰后,當寒風吹的旌旗獵獵作響,洛陽城外上陽宮依稀可見雛形。
“殿下,上陽宮到了。”
西門君遂對馬車內的李佾開口提醒,車內的打情罵俏之聲驟然消失并安靜下來。
用六匹馬拉拽的大輅車門被打開,比之幾個月前精神面貌更佳的李佾也隨之走下了馬車,身后還跟著兩名容貌美艷的妃嬪。
李佾抬頭望去,只見平原之上隆起了一座五丈高的高臺,高臺上則是矗立著三丈高的夯土城墻。
高臺上下,有民夫不知多少人,基本身穿統一制式的胖襖布鞋,想來是衙門發放給他們的,不然以他們的情況,肯定不舍得買這些胖襖布鞋。
“殿下,如今的上陽宮只是稍具雛形,待日后城墻包磚,必然會比如今雄偉百倍。”
“嗯。”
李佾興致缺缺,畢竟他知道自己最后的去處是隴西,因此他對于這暫時居所的上陽宮并不感興趣。
若非張瑛要求他出宮,他都不想在這天寒地凍時離開溫暖的宮殿,在冷風中來看這不成型的上陽宮。
“這上陽宮已經看過了,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宮”
李佾開口詢問,前方張瑛卻與趙英策馬而來,在馬背上對李佾作揖。
“殿下只是看了外面的情況,里面的宮殿還未仔細看過,請殿下移步。”
眼見是張瑛來勸,李佾雖然不愿意去,但還是點了點頭:
“既是如此,那吾便去看看吧。”
他與眾人步行往上陽宮走去,不過三百余步的距離,眾人走的并不快,而城門處的守軍不過寥寥十余人。
來到城門處,張瑛吩咐西門君遂與楊公慶帶李佾好好看看上陽宮內的情況,隨后與趙英留在了原地。
二人目光向高臺下看去,這夯土堆砌夯實的高臺下,數以千計的民夫正在平整殿前道路,似要修建出一處平整的廣場。
在這熱火朝天的景象中,張瑛與趙英卻把手搭在了腰間的鄣刀刀柄上。
與此同時,數千民夫中也有不少人借助挑土、推車的工作離開了此地。
他們七拐八拐,最后在上陽宮西邊熊耳山下見到了大批的農夫。
這些農夫的胖襖下鼓鼓囊囊,每個人都在二三十歲左右。
旁邊不遠處是耕牛與存放農具或用于休息的草廬,而農夫們則是在驅使耕牛翻地,目光卻又不斷張望,好像在等待什么。
眼見十余名民夫推車前來,他們便紛紛投來目光,而這十余名民夫則是來到了官道兩旁其中之一的一處草廬中。
走入廬內,身穿甲胄的張直方便從椅子上站了起來,而領頭的民夫也連忙作揖道:
“陛下在上陽宮外下車,眼下步行走入宮內。”
“上陽宮內有五百兵卒,護送陛下前來的兵卒亦有五百之多,且甲胄精良。”
得知此事,張直方眉頭微皺,但卻并沒有退縮,而是轉身吩咐身穿甲胄的另一名將領:
“全軍都套上胖襖,莫要讓甲胄顯露出來,緊跟陛下車駕,聽到民市號角聲后再動手。”
“是!”將領不假思索應下,很快便有人在官道兩旁的各個草廬間奔走起來。
隨著他們奔走結束,數百名襖下鼓鼓囊囊的人紛紛乘坐早已準備好的牛車往洛陽城趕去。
牛車上除了人坐的位置外,其余地方擺滿了各類肉干和果脯來用于偽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