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一個屯田折沖府散落在嶺西、安南、嶺東等地,看似只有八萬人,可算上他們身后隨軍的親眷便有三四十萬人。
在這三四十萬人涌入的情況下,朝廷對于嶺南道的掌控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高。
曾經嶺西數十個土蠻羈縻州,如今被漢軍解決大半,其它要么繼續堅守,要么表示臣服,還有的則是選擇逃入不適合耕種的嶺西北部。
如果能繼續堅持二三十年,屆時就可以將嶺南道的這些屯田折沖府裁撤,而有了耕地和家產作為寄托的這些屯兵,也自然不會選擇逃離適應了二三十年的嶺南。
想到此處,劉繼隆對尚鐸羅開口道:“蠲免嶺南道屯田折沖府五年賦稅,此外令李陽春繼續增募屯田折沖府于嶺南、嶺西等處。”
“此次流配地方的逆民,若有罪刑較輕者,可在各處置屯田折沖府,數量由五軍都督府勘定。”
“臣領旨。”尚鐸羅領旨作揖,劉繼隆隨后繼續看向眾人。
尚鐸羅見狀,則是繼續補充說道;“啟奏陛下,今日辰時河北都督使司送來捷報,我軍于九月十二日收復營州失地,契丹留駐營州四千余兵馬盡歿。”
劉繼隆并未因為此時而驚訝,畢竟河北、河東兩道的漢軍擁有火炮。
雖然數量不多,但打個被契丹占據的營州還是輕輕松松的。
“論功行賞,置兵五千留鎮營州,于平、營二州間設屯田折沖府若干,調正軍與屯田折沖府互為犄角。”
“朕聞榆關外有長道,然皆為濱海涂灘,不易行軍。”
“若設屯田折沖府若干,以山石泥土填平涂灘,圍堰抽水改為良田,則日更為便宜朝廷日后通往遼東。”
他根據自己的記憶,想到了遼西走廊在北宋初年形成雛形,而眼下距離北宋初年不足百年時間。
不出意外的話,由于全球氣溫變冷,海水倒退,遼西走廊已經從海底退化為了海濱灘涂。
只要自己效仿遼金兩朝泥沙填海,哪怕不能將遼西走廊修補得如明清時那般寬闊,但通行軍隊去遼東還是沒有問題的。
“臣遵旨……”
尚鐸羅聽聞劉繼隆安排,對遼西不太了解的他倒也沒有提出什么問題。
這個問題他完全可以拋給身處河北的斛斯光和羅隱,而不是靠自己在千里之外遐想。
雖說他帶兵打仗不如安破胡、李陽春這群人出色,但他也知道戰場上亂指揮是會死人的。
正因如此,他做任何事情都喜歡詢問當地的官吏過后再行處置,這么做不容易立功,但也不會出錯。
以他如今世襲降等的郡王爵和大都督身份,只要不犯錯就是立功。
若非他能想通,他也不會在劉繼隆收復關西后急流勇退,做些軍隊后勤的事情。
“諸卿可還有疑議?”
劉繼隆眼見尚鐸羅應下,目光便在殿上掃視起來。
眼見群臣默不作聲,他這才緩緩起身,而群臣見狀也紛紛在李商隱、劉瞻三人的帶領下躬身退出貞觀殿。
隨著他們退出貞觀殿,今日君臣常議過后的諸多政策也紛紛開始通過快馬傳遍天下。
對于科舉改制的新政,關東及江南等處舊派學子雖然嗤之以鼻,但為了發展家族,他們必須成為官員。
因此哪怕再不高興,他們還是做好了在官學學習的準備。
天下各縣鄉開始動工修建官學,而朝廷在關東諸道淤清黃河及運河等以工代賑的水利工程,也在極大程度上緩解了大旱帶來的壓力。
只要有口吃的,老百姓就不會造反,而洪武元年便在這種一波三折的情況下,艱難渡過了關東大旱的第八年。
“噼里啪啦……”
隨著爆竹聲不斷在中原大地作響,洪武二年正旦如期而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