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陛下圣訓,臣受教……”
封邦彥汗顏,他確實沒想到自家陛下竟然敢用全天下來做棋盤。
只不過他終究還是低估了劉繼隆,劉繼隆需要的不止是現有的“天下”,而是包括了更遠的天下。
日本的白銀黃金,東北的林業資源,南洋的香料、西南的銅礦,美洲的作物……
這些他資源他比任何人都熟知,只要調動天下的力量去探尋,漢家能提前數百年將各類大航海時代的資源收攏到手中。
只要發現了資源并將其記載下來,哪怕朝廷沒有動力,可民間絕對會煥發動力。
民間一旦自發形成聚集地,朝廷就可以順勢接管了。
想到此處,劉繼隆目光看向擔任工部尚書的竇斌:“三大船監,如今能造出多少料的海船?”
“啟奏陛下,朝廷所發海船圖紙,眼下已經建造并下水一千料之海船,再過兩三載便能研制出三千料的福船及海船。”
竇斌恭恭敬敬的稟告,而他口中的海船,便是劉繼隆仿造風帆時代西洋船外形所繪畫的風帆戰船。
一千料的戰船,折色后便是三百多噸的排水量,差不多是大航海時代五月花號的兩倍了。
不過從東亞到美洲可比從歐洲到美洲難得多,所以劉繼隆自然是希望建造出噸位更大的戰船。
只是在此之前,他得先把航道給搞清楚,所以他主動開口道:
“令有司建造三十艘千料出海戰船,再輔以六十艘兩千料大福船編為海軍,探索自登萊往遼東、新羅及杭州往日本,廣州往安南,安南往室利佛逝(三佛齊)、訶陵(爪哇)、吉打(馬來半島)等處航道,宣揚天朝教化。”
此舉雖然會加快西北絲綢之路的衰敗,但卻是沒有辦法的事情。
更何況這個過程最少需要幾十年,而幾十年的時間,足夠朝廷所發配的那些人在西域生根發芽了。
“臣遵旨……”
竇斌恭敬應下此事,劉繼隆見狀掃視群臣,顯然在詢問群臣可還有奏表之事。
見狀,今日班值的馬成代表五軍都督府站出來作揖道:“啟奏陛下,自沙陀李克用僭越稱唐主以來,其人與黨項李國昌北上討平諸部韃靼,如今兩部占據是室韋山(大興安嶺)西側草原,于俱倫泊(呼倫湖)南側筑城,稱大都。”
“臣以為,待中原災害稍定,當派大軍征討此僚,以保邊塞太平。”
馬成恭恭敬敬說著,這顯然是五軍都督府那邊的眾多將領按耐不住寂寞了。
朝廷已經太平三年有余,這三年多除了在西南和北疆有些摩擦和小打小鬧外,朝廷便再無任何用兵舉動。
這對于需要軍功拔擢的大部分少壯派來說,肯定是難以忍受的。
馬成便是代表他們前來試探的,劉繼隆聞言則微微頷首道:
“待諸道災害安定,自然要出兵討平諸部不臣。”
“朕聞軍中留京畿者多安逸,爾等當警醒各道都督使司兵馬,
“閑暇之日宜練習武藝,不可謂無事便可宴安也。”
“夫溺于宴安者,必至于危亡,安而慮危者,乃可以常安。”
“今國家之用人,正如用車,茍有齟齬不行,即移載他車矣……汝等其戒之。”
劉繼隆文縐縐的說了一堆話,馬成雖然聽得有些迷糊,但也聽懂了劉繼隆話中提醒之意,連忙回禮:“臣受教領旨。”
見他似懂非懂,劉繼隆只能用白話提醒道:
“爾等所統領的士兵,大多是生于混亂的漢家壯士,勇敢并好爭斗,故此加以訓練,便皆為銳士。”
“如今天下太平,除邊塞之地外趨于安定,百姓若是安居樂業,自然不愿意從軍領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