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忍不住伸出手拍了拍張延暉的肩頭,驕傲道:“沒有丟敦煌張氏的臉!”
“呵呵!”聽到在家阿耶這么說,張延暉也不免露出笑容。
他知道自家阿耶不善夸獎,這般評價已經算得上是極好的評價了。
想到這里,他繼續補充道:“這三千多民夫都是某從逆民中挑選的青壯,若是阿耶覺得可以,倒是可以直接令他們休息幾日后將糧食運往庭州。”
“好!”聽到張延暉如此安排,張淮深點了點頭,同時與他說道:
“這半年多來,朝廷先后遷徙兩萬多逆民進入西域,其中大部分都被某安置到了龜茲和疏勒。”
“某倒是沒有想到,他竟然將那小子也派到了西域,某看了看,與大娘子倒也適配。”
張淮深所說之人,顯然是已經抵達疏勒并準備下鄉的劉烈,而張延暉聽后則是點頭道:
“某到臨州時還準備去看看他,不曾想他主動要來西域下鄉。”
“阿耶走后,某好好盯好他,待他下鄉結束后,倒是可以直接讓他去庭州從軍。”
“主動來的?”張淮深臉上表情微微動容,顯然是沒想到劉烈還有這份心性。
只是他稍稍想了想,隨后頷首道:“畢竟是他的子嗣,能有如此心性也實屬應該。”
評價過后,張淮深便示意張延暉跟上,帶著他往安西都護府衙門趕去。
半個時辰后,父子二人便出現在了此處,且堂內也出現了李明振、曹議金、張淮溶等人十余名擔任安西都護府要職的官員。
在這群官員中,張延暉格外注意了幾名都尉,而這幾人便是劉繼隆下旨拔擢起來的將領,基本都是山丹舊卒出身。
在張淮深的放縱和劉繼隆的安排下,安西、北庭、河西等三道兵馬基本都由山丹舊卒出身的將領掌握。
掌握軍隊后,劉繼隆便派出了十余名營田使作為官員,率先進入西域來經營屯田之事。
此外,屯田折沖府的設立,也加強了朝廷對西域的控制。
因此當張延暉坐下,并將他要前往洛陽述職,張延暉以副都護身份暫領大都護事宜后,李明振及曹議金等人都沒有提出反對。
時局已經明朗的不能再明朗,大漢取代大唐,而他們若是還想要再進一步,便只能前往洛陽。
張淮深去洛陽,便是他們這群人先后前往洛陽的開始。
在將位置交替的事情說完后,張延暉便主動對眾人開口道:
“今日高昌城外的糧食,想來諸位已經看清楚了,而朝廷這些年對河西、安西、北庭的幫助,諸位更是比某更要清楚。”
“某出發前,至尊便向某說過,關內道、京畿道尚有十二萬逆民,這些逆民都要發配到安西、北庭來,以屯田折沖府為漢家開疆拓土。”
“如今西域雖有數十萬口,但多在天山以南,而天山以北不過三萬余口。”
“若是能將此十二萬口安置天山以北,莫說收復黃草泊以東,便是將弓月城、碎葉城收復也不再困難。”
“這些人還只是開始,日后關內道、京畿道、隴右道的囚犯也將發配西域,且安西、北庭的官員俸祿和兵卒軍餉也由朝廷承擔。”
“十二萬多逆民,往后五年陸續遷入北庭,在北庭西部設輪臺、清海、葉河、西林四縣歸庭州節制,州治輪臺。”
“龜茲、焉耆、烏壘設安州,州治龜茲。”
“疏勒、姑墨、溫肅、蔚頭設南州,州治疏勒。”
“天山以南設安西道,天山以北設北庭道,兩道暫不設三司,仍舊以大都護府節制。”
張延暉帶來的消息,足夠令整個西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,十二萬即將遷徙進入的漢口,加上原本的近二十萬漢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