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于陸路,大漢需要先擊敗奚人和契丹,才能走陸路繞過遼澤來進攻渤海。
不管怎么看,這兩條路都不可能。
“陛下,臣此前聽聞李居正將軍奏表,言漢軍常以大船巡遼東沿海,大船遮天蔽日,所以臣以為大漢定是生出了收復遼東之心。”
忽的,百官中走出名官員作揖行禮,為人鳳儀貌美,令人過目不忘。
大玄錫想了想,很快便想到了他的身份,不由詢問道:“裴少監所言屬實,然亦有李居正夸張之說。”
“陛下,臣以為若非親眼所見,便不可斷言為虛。”
裴颋恭敬回答,隨后對大玄錫繼續說道:
“以臣之見,大漢的皇帝必然是要出兵收復遼東,故此朝廷出使之事,理應以刺探情報為主。”
“倘若確定大漢欲意收復遼東,陛下恐需決斷是否因遼東而與大漢開戰。”
大玄錫皺眉,其它官員也紛紛開口道:“大漢若是要入寇遼東,自然需要與之交戰!”
“昔開元時,大唐亦向吾國服軟,此大漢剛剛結束戰事不久,如何敢與吾國爭斗?”
“若是大漢真有入寇遼東之心,必要與之死戰!”
面對群臣義憤填膺的說辭,大玄錫并未立即表態,但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什么也不做的讓出遼東。
遼東尚有二十余萬君民,數十萬畝耕地,這些都是朝廷的賦稅。
如果將其舍棄,必然會使國內本就動蕩的局勢變得更為動蕩,所以他必不可能后退。
“諸卿所言甚是,不知何人愿意出使大漢……”
大玄錫開口詢問,原本還義憤填膺的群臣,此刻卻突然啞火了。
雖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,但歷史上被斬的來使太多了,誰知道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。
“陛下,臣愿前往!”
裴颋毛遂自薦,大玄錫見狀頷首,本希望還有他人站出,卻見群臣紛紛低著頭,眼觀鼻鼻觀心。
見到他們如此,大玄錫有些氣惱,最終只能看向裴颋:
“既是如此,便以裴卿為使,望卿能刺探出大漢虛實,使吾國早做準備。”
“臣領旨……”
在大玄錫的首肯下,裴颋如愿以償的成為了出使大漢的使臣,而其余官員則紛紛松了口氣。
由于群臣表現不佳,大玄錫在定下此事后便宣布散朝,而裴颋也在大玄錫的準許下,挑選了上百人作為使團,不日出使大漢……</p>